浙江在线2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盛伟)正月初六,大山深处的丽水龙泉城北乡方西村鞭炮声此起彼伏,村民们相互串门拜年,浓浓的年味弥漫在这个小村里。
52岁的村民林瑞红在草地里放着牛,这一大一小两头耕牛是村里的仅有的两头。林瑞红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会卖掉或者宰杀它,我会养它直到老死,肯定不会让两位好心人失望。”
林瑞红念叨的好心人是发小林日传和杭州爱心人士胡女士。因为经济困难,林瑞红曾经一度想卖掉这两头牛,林日传把这事发上了朋友圈,呼吁能留住耕牛,杭州爱心人士胡女士随后出资1万元,让林瑞红善待并留下耕牛。
“留住的不仅是两头牛,还有渐渐消散的乡愁。”林日传说。
为父亲筹钱治病
牛倌想卖掉村里最后两头牛
林日传和林瑞红是同岁的发小。年少时,他们一同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一起放过牛。
初中毕业后,林瑞红辍学在家放牛耕地,成了地道庄稼汉。林日传则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2001年他辞去公务员下海经商,将家安在了杭州。
事业的成功和年龄的增长让林日传愈加留恋起家乡的山水和亲人朋友。2014年,林日传在家乡承包了500亩梯田种水稻蔬菜,为都市里追求有机食品的人提供农产品。
林日传和林瑞红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经常在村里聊天,放牛,同桌吃饭……
在林日传的记忆里,耕牛遍地走曾是村中一景,而如今村里的青壮年大都选择出去打工,种地的越来越少,耕牛渐渐失去了使用价值,牛倌们大都弃养了。2017年,村里只剩下林瑞红还有一大一小两头牛。
林日传依旧喜欢放牛。闲时,他会牵着牛在村里走走。“那种感觉真的是有一种浓浓的乡愁。”
2017年10月15日下午,林瑞红告诉林日传:他想卖掉耕牛,因为老父亲生病,他缺医药费,养不起这头牛了。
林日传顿时觉得“非常失落”。他立刻告诉林瑞红。“我会找朋友认养这两头牛,没人认养,我来认养,千万别卖。”
接力资助
1万元认养费留住了耕牛
10月15日晚上,林日传在朋友圈发布了耕牛的各种照片并附上文字——“当山田荒芜,也是耕牛无用武之地之时,牛和山区农民一样终将成为记忆,牛主人准备卖牛,牛的命运可想而知。”
42岁的杭州女商人胡女士是林日传的朋友,她热心公益事业,也留恋儿时村庄的模样。
当她看到林日传朋友圈的消息后,胡女士马上和他联系上了:愿意认养耕牛。她当即用微信转账1万元给林日传,希望林瑞红不要卖掉耕牛。
林日传感动之余却没收下微信转账。“怕她是一时冲动,做善事也要两厢情愿,做善事的人和接受善事的人都要舒心,心里不能有疙瘩。”
2月8日,林日传去胡女士家串门,胡女士当即拿出现金1万元交给他,让其转交林瑞红,希望好好养着耕牛。
林日传将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林瑞红,与胡女士不曾谋面的林瑞红立刻给对方写下收条。他承诺会将牛一直养下去,并在收条上郑重按下自己的手印。“做人要诚信,胡女士这样有爱心,我决不能欺骗她,我放了一辈子的牛,对牛是有感情的,只是家里现在太需要钱了。”
“我也留恋有炊烟,有耕牛,有亲人的故乡,认养耕牛就是一瞬间做出的决定,非常自然也感觉欣慰。”胡女士在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成功商人回乡种地
在梯田间种起了“乡愁”
和其它偏远山村一样,如今的方西村其实是一个空心村。除了老人小孩留守村中,青壮年劳动力绝大多数在外打工。
“打一天工能换一担稻谷,他们当然要去打工,这个很好理解,只是田地荒芜太可惜了,村里一直有耕读传家的好传统,这些好传统离山村渐渐远去让我有点伤感,我尽我的能力做点事,为子孙后代多保留一点乡愁。”林日传说。
2014年,林日传在村里承包下了500亩荒芜的梯田,他想让梯田里重新长出水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想回到这个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农村场景。”
林日传在商海里打拼了多年的积蓄大部分投在梯田里。“做农业亏本,尤其是做传统耕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产量低更亏本,但是只要经济还能承受,我就坚持做下去。”
“农村需要发展,耕牛遍地走,户户冒炊烟肯定也不现实,但适当留住一些好的传统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会召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留住农村好的传统习俗,留住乡愁。”
此刻,村里暮色四合,炊烟升起。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