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借鉴和吸纳德国等国家的经验做法,对河流健康状态实施系统评估,以颜色标注和区分每段河道健康状况,因地制宜拟定修复措施。
刚刚闭幕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水污染防治,包括推动36个重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黑臭水体整治等。河流健康状态对提升水质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及河道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无需赘言。
然而,在黑臭水体治理、断面达标整治和消除劣V类水体等工作中,一些地方往往重视截污控污、活水畅流,对河流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视程度却不高。即便开展生态修复,也仅是种植吸附氮磷等污染物的水生植物或者建设生态坡岸。有些河道整治后在感官上虽然美观了,但弄巧成拙,反而让河流更加不符合自然规律,甚至完全违背,从而制约了水质改善,也损害了水生态系统。
为避免河道治理走入“治聋反而治哑了”的误区,减少人力财力浪费,进一步促进和保持河流自然健康状态,促进水生动植物更加自然地生长繁衍,笔者建议,可结合我国当前水环境治理现状,积极借鉴和吸纳德国等国家的经验做法,尽快对河流健康状态实施系统评估。以颜色标注和区分每段河道健康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因地制宜拟定修复措施,增强生态修复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河流自然健康水平,为水生态系统持久改善奠定良好基础。
人类生产生活对河流的健康影响广泛,比如,将河边土地变为耕地、建造沿河住宅、扩建航道、造坝筑闸以及为促进公路交通将原本弯曲的河道拉直等,这些活动对河道影响最明显的通常是水质下降、水生动植物缩减。对此,德国在多年前就对河流自然健康状态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内容不仅涵盖河床、河岸、河流水文等基本情况,而且还对河流生物全面调查。调查以每100米为一个单元,根据调查结果为每个单元打分,并对应7种颜色,从红色至绿色标注在水系图上,各条河流自然健康情况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对自然健康状态较差的河段拟制和实施相对应的生态修复措施。
河流健康状况调查是河道生态修复的前提和基础。调查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不仅关系河流自然健康系统改善措施的实效性,还关系水环境长治久安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笔者以为,应尽快实施河流自然健康状态调查评估,建议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河流自然健康评估体系。河道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评估体系要体现全面性和完整性,评估指标和评分标准要具体可行。例如,对河岸植被的评估调查,不能仅笼统调查是不是生态坡岸,还要调查植被的种类和密度等。此外,要把每个评估单元的扣分项详细列举出来,为日后修复指明方向。比如,耕地临近河道,农业面源污染对河道水环境影响明显的,评估中除了明确扣除分值,还要具体阐述扣分因素等内容。
二是严密组织河流自然健康评估。为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评估,要依托水环境地理系统,采取信息化措施。由于河流自然健康评估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因此建议由地市级以上政府组织实施,可委托科研院所等第三方具体落实。同时,为确保评估调查结果翔实精准,水利、环保等部门要不定期组织联合抽查检查,发现评估调查精准程度不够,甚至弄虚作假的,要立即重新开展评估调查。
三是加强河流自然健康评估结果运用。结合评估提出的意见建议,一方面,在河道生态修复中,要避免出现违背评估结果的整治方式,防范河道亚健康状态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要分析影响河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以及影响水生态系统的主要矛盾和症结,为分步骤、分层次实施修复提供基础思路和对策。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