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桐庐:践行绿色发展开启“美丽”大门

发布时间:2017-12-19 10:30:28 来源:杭州日报 通讯员 钱凌芸 雷燕 记者 陶元

  在“全国文明村”分水镇后岩村,“垃圾分类精确到位”被写进了《“美丽基金”农户协议》,后岩村村委与全村202户农户都签订了这份协议。按照协议,对全年检查无差错的农户,“美丽基金”将给予每年每户500元奖励。

  “上次考核,全村只有两户上‘黑榜’。对上‘黑榜’的,我们是第一次劝导、第二次扣50元、第三次扣100元、第四次就取消享受‘美丽基金’资格。” 村党支部书记沈柏潮说,“农村是熟人社会,除了物质奖励,邻里间更讲个‘面子’,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不久前,桐庐的合村乡、分水镇后岩村新晋成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一个乡镇和一个村同时拿下“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是桐庐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桐庐县自2008年便开展了“清洁桐庐”行动计划,实施“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2014年基本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行政村全覆盖,又用了3年时间不断因地制宜巩固提升。在此过程中,不仅改变了过去农村的“脏乱差”,也使垃圾变成有机肥产生经济效益,并提高了农民自身素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打响了治理工作中“全省领先”“全面覆盖”这两张牌。

  此外,鸡毛换糖模式、积分奖励模式、身份明示模式、星级评比模式、红黑榜模式、有偿回收模式等16余种草根经验,既鼓励农户按可堆肥和不可堆肥进行分类投放,又使村民从垃圾分类中得到肯定和快乐。目前,桐庐全县11万户共32.3万农村人口全部参与垃圾分类,源头分类正确率基本稳定在85%左右。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那么垃圾分类了、位置放对了,再怎么变资源呢?桐庐的做法是将垃圾投入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设备,经过4至7天发酵,便能产出有机肥。

  芦茨村民宿“绿芦驿”的业主赵丁丁,是个“多肉”植物爱好者。每个光顾的客人都会被民宿700多盆“多肉”植物组成的小花园深深吸引。去年5月,桐庐“世外桃源”牌农家土肥正式上市,赵丁丁就成了铁杆“粉丝”。此后,“垃圾肥”成了“多肉”植物的“营养师”,赵丁丁成了“垃圾肥”的推销员。

  垃圾变废为宝,是绿色发展蕴含的生活艺术。梅蓉村的塑料瓶成了小花盆,石舍村的酒坛变成别致的盆栽,旧县民宿的饮料瓶被剪成烟灰缸,莪山的枯树干成了漂亮灯饰……桐庐乡村转角,你总能与这样慧心妙手的废弃物再利用不期而遇。垃圾减量化的目标自然也实现了。2014年-2016年,桐庐垃圾焚烧量从7.5万吨减少到5.9万吨,逐年下降12%以上,有机肥年产量1000吨提升到了6000吨,2017年桐庐垃圾焚烧量较2016年同期下降15%左右,这是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桐庐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第三方购买服务模式,在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升镇村运维管理水平等方面打好攻坚战。同时,在现有的产业化体系基础上,持续开展有机肥产品研发,拓展有机肥农产品示范基地,进一步衍生绿色产业链,做到内外兼修,真正建成全域美丽大花园。

标签:垃圾分类;桐庐;农户;美丽基金;桐庐县责任编辑:朱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