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垃圾分类做起来,认真的村庄最美丽

发布时间:2017-11-22 07:15:24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丁岚 实习生 孙敏慧 通讯员 张颖


  “鸡毛换糖”站前排满了前来兑换的村民。(市镇改办提供)

  芳草萋萋,鸟语虫鸣,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通过近一年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这一的景象,已经在不少村庄上演。

  如何将这些优美的环境长效保持下去,杭州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将农村垃圾分类推到了整治前线。

  几个月来,“河上模式”、“鸡毛换糖店”等“量身定做”的机制纷纷出炉,小镇村民们也尝到了如画的环境带来的甜头。

  桐庐县  “鸡毛换糖”背后的故事

  最近,桐庐县西武山村的“鸡毛换糖店”火了!何为“鸡毛换糖店”?原来,这是西武山村为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而想出的办法,这背后还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过去,环境卫生管理是西武山村发展的“短板”。卫生差、垃圾多、分类难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来人口多,生活习惯不同,流动性大,给村里的环境卫生带来了极大考验。

  为此,村里经过深入探讨,达成共识:西武山村人要把外来人员当“自己人”,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归属感,引导他们更自觉地遵守村规民约,共同参与到环境卫生管理中来。

  2016年,西武山村推出了一项新政策,核心内容是:该村将对所有外来人员推行“四个家”的服务,实行同村同待遇。如果“新村民”不遵守村规民约,村里将收回他的“新村民证”。

  就这样,西武山村环境卫生的“落后帽子”摘掉了,但是村里乱扔塑料袋、随手扔烟蒂头的现象依然存在。

  如何攻破环境卫生管理“最后的碉堡”?

  西武山村独创性地设立了一个“鸡毛换糖店”——垃圾兑换日用品。50只塑料袋可以兑换鸡精一包;300个烟蒂兑换打火机一把;20个塑料瓶子兑换牙膏一支……

  “鸡毛换糖”得到全村村民以及1000多名“新西武山人”的积极响应。村里垃圾乱扔的现象减少了,房前屋后也更整洁了。

  小小“鸡毛换糖店”,有效引导西武山村村民在垃圾分类中“自觉分类、快乐分类”。如今这个昔日的环境卫生管理落后村,一跃成为了“清洁桐庐”的典型。

  余杭区  培养村民垃圾分类习惯

  垃圾分类工作离不开每家每户的支持。

  余杭区黄湖镇将培养村民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放在重要位置,依托各个网格支部,以党员包干到户的形式指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同时,通过开展美丽庭院、美丽村民圆桌会等文化礼堂活动,以及对各村小组长、妇女代表等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培训等,切实增强村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责任感。

  在垃圾分类行动中,黄湖镇将垃圾分为可腐烂垃圾和其他垃圾,该镇在各村建立1个垃圾集中清运点,并配备1名垃圾督导,每日集中时段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和运输。

  为有效推行垃圾“三化四分”,黄湖已制定了考核细则,包括每月进行垃圾检查考核、结果抄告和例会研究三项制度等,并写进村规民约。同时,黄湖镇还将推出垃圾分类随手拍活动,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监督垃圾分类。

  萧山区  垃圾分类“河上模式”获点赞

  去年以来,萧山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河上镇以因地制宜、方式创新、树立样板等特色,用高性价比打造出“河上模式”, 获得点赞无数。

  家住河上镇三联村的瞿阿姨已经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的好处。过去,垃圾不分类,家家户户将垃圾倒到村口,大家“各扫门前雪”,垃圾桶边很脏、异味重。“去年7月份开始的,镇里、村里挨家挨户教我们。一开始是有些不习惯,但没多久就感受到垃圾分类的好处,家里垃圾的存量也变少了。”瞿阿姨说。现在每家门口有一只厨余垃圾桶,有些厨房离大门近的,连厨房的垃圾桶都省了,直接倒到专用垃圾桶,因为是给每户人家保管,垃圾被收走后,大家都洗得干干净净。

  这是河上镇打造“三联模式”中的一瞥,以上门收集为基础的“一组二宣三分”模式正逐步向河上镇其他村推广。

  环境美才能留得住人,河上镇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百日攻坚行动,组建团队,由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挑担子”,镇村两级实现广泛参与。同时,以点带面,打造三联的“农户分类—厨余垃圾上门收集—其他垃圾定点投放—村级分类清运—镇街集中处理”模式,璇山下村的“农户分类—农户定点投放—村级分类清运—镇级统一处理”模式,逐步推广,最终实现全镇域全覆盖。

  西湖区  小城镇“四结合” 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想做好垃圾分类,一定要下大决心。

  今年以来,西湖区小城镇综合整治中按照“全面覆盖、提升质量、促进减量”的要求,通过入户宣传与严格执法相结合、完善制度与对上协调相结合、探索拓展回收网络与第三方服务相结合、开展活动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等强有力的举措,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重在群众参与。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西湖区一直注重垃圾分类宣传工作,通过“垃圾换盆栽”、“垃圾积分兑换”、“垃圾换肥皂”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让“垃圾分类利国利民”的理念深入民心。同时,执法队员积极走进社区和居民群众家中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和培训。通过这些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了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除此之外,对于生活垃圾中大量可回收物无人愿意回收的问题,西湖区积极拓展可回收物的回收渠道。

  淳安县  “垃圾论斤卖” 开辟垃圾分类新格局

  淳安县石林镇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以“有偿回收”+“以奖代补”的模式,配合硬件保障和宣传引导,强势开辟“垃圾分类”新格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以奖代补”模式推出垃圾分类“红黑榜”和“月考核”。“有偿回收”则是指分类垃圾“论斤卖”和“垃圾换物”。另一方面成立垃圾兑换超市,对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农户,分别给予牙膏、肥皂、洗发水等奖励。

  除了经济手段外,石林镇还积极运用组织手段、完善硬件配套。一方面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分类工作,确立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三包”工作思路。同时与妇联、团委、各村两委联动,积极入户宣传。另一方面,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和配齐配强环卫站、垃圾中转站、分类果壳箱等环卫设施,为垃圾分类推进提供设施保障。

标签:垃圾分类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