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重度雾霾“爽约”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7-11-09 09:53: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记者 王菡娟

  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在污染累积之前就把排放强度降下去,从而达到“污染削峰”的效果,是空气重污染应急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11月2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4日~8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将出现一次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随后,多个城市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

  事实上,重污染天气并没有“如约而至”。6日,各地分批解除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是相关部门预测不准还是另有原因?

  污染削峰

  是重污染应急的关键

  “家长您好:因11月4日0时至8日0时本市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今天参加轮滑和跆拳道的学生暂停活动一次。”周一一大早,北京市西罗园小学二年级三班的家长们就收到了班主任熊老师发来的信息。

  11月2日,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监测中心预测,受不利气象条件和冬季提前供暖等因素影响,预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11月4日至8日可能出现连续4天的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且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达到严重污染。

  11月3日,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部分城市陆续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从4日零时开始启动II级应急响应。

  不过,数据显示,11月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总体为良-轻度污染,只有太原和保定等城市小时浓度达到中度污染级别。直到11月5日上午8时,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还保持在86的水平,空气良。直到11月5日午后,雾霾才“如期而至”,但也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严重。

  这也使得公众对区域内多地启动橙色预警有些疑惑。

  “根据过去几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经验,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在污染累积之前就把排放强度降下去,从而达到‘污染削峰’的效果,是重污染应急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自发表示。

  多家科研单位的空气质量模拟分析都表明,提前1-2天采取应急减排措施,能够更好地降低PM2.5峰值浓度。

  专家介绍根据预测预报和历史资料分析,这次京津冀区域的重污染过程主要是在持续偏南风和大气扩散条件转差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逐步积累、传输和二次转化所导致。

  因此,针对这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采取了区域应急联动,强制性应急减排措施包括钢铁、水泥、铸造、家具、矿山开采等行业的停限产,国Ⅲ及以下的机动车限行,重点企业错峰运输,施工和交通扬尘管控等。

  而在此之前,京津冀地区也有不少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成功经验。

  2016年12月初,北京相关管理部门预测出16~21日将发生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15日,在依然蓝天白云的情况下北京向社会发布通告,并于16日20时起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据报道,因为提前预警,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15%~25%左右,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重污染的不利影响。

  因为空气质量好转,6日京津冀及其周边区域的多个城市分批解除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案不断完善

  除了“污染削峰”,此次重污染天气“爽约”,专家表示还要得益于日渐完善的应急预案。

  “今年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大幅增加了管控企业数量,压实减排措施,基本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告诉记者。

  据介绍,今年7月初,环保部就启动了“2+26”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通过4个月的努力,各地的应急预案有了很大进步,对涉气企业应急管控的覆盖面大幅增加,由修订前的不到1万家增加到现在的近5万家;同时规范了应急减排比例,新修订的预案是在全社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规定了各级别的减排比例,大幅提高了减排要求和实际效果。

  此外,今年8月底发布实施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也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环保部派驻“2+26”城市的强化督查组400余人将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发布、启动和落实情况,重点就采暖锅炉启炉和运行过程达标排放、企业重型货车错峰运输、“一厂一策”的工业企业停限产等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柴发合告诉记者,由于各地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严格落实减排措施,起到了良好效果。

  环保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环保部派出的28个督查组和102个巡查组,共检查企业1085家,发现未落实应急预案的企业仅32家,执行率高达97%。

  “重污染天气预警是各地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空气质量专业预报机构的预测预报结果,科学决策并对社会发布的。预测结果是基于日常的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多种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结合气象资料得出的。而人民群众实际感受到的空气质量现状,则是地方政府已经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后的结果。因此,实际空气质量比预测的好,或者重污染发生时间比预测的晚,正说明已经采取的减排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柴发合说。

  同时,柴发合也表示,由于现阶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因素,区域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巨大,应急减排只能一定程度上减轻重污染的影响。

  秋冬季大气保卫战已经打响

  事实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治理一直都处在高压态势。

  环保部宣教司巡视员刘友宾在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自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以来,“2+26”城市重点围绕燃煤、工业、机动车等关键领域,提前部署,已取得显著成效。

  刘友宾还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10月1日至2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6%,区域空气质量稳步改善。

  其中,9月1日至10月22日,督查组对涉气“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燃煤锅炉淘汰改造、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等任务的69671个具体任务点位进行了现场核实,发现其中5978个点位存在环境问题,已责成地方政府进行整改。

  “北京市长达200多天没有出现重污染过程,这是2012年开展大气PM2.5监测以来前所未有的。”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方力说。

  在蓝天的背后,则是对北京市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的不断加压,“在治污减排措施上,加码;在政策标准尺度上,加严;在执法震慑态势上,加压;在基层工作落地上,加实;在社会公众参与上,加力。”方力表示。

  同时,天津、河北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同样在“啃硬骨头”、“铁腕治霾”。在加强环保工作的推进中,三地都将落实治霾措施不力行为作为了重点打击的对象。

  其中,北京市已完成对7个区的市级环保督察,约谈问责800余人;天津市共问责1414人次;截至10月25日,河北省因落实治霾措施不力,受党政纪处分的有1563人。

  数据显示,天津2016年PM2.5的浓度下降到6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了28.1%;河北省提前两年完成《大气十条》要求的PM2.5下降25%的目标任务。

  刘友宾表示,下一步,环保部将督促各地按时完成攻坚行动各项规定任务,加快大气污染治理进程,确保实现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的目标。

标签:污染责任编辑:季建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