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30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梅玲玲)盛夏时节,生机勃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衢州亦是精彩不断:投资1160亿元、总长约280公里的“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实现良好开局;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美丽经济增势良好,投资结构加快优化,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63元,同比增长10%……
培育数字经济
绿色新引擎
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的衢州,是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艰巨任务,也肩负着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让绿色发展成为新常态的历史使命。衢州有自身明确的发展定位,正通过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依靠“美丽+智慧”迸发出的强大动力和活力,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1到5月份,衢州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6.74亿元,同比增长6%;数字经济从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长6%,增幅位列全省第一。”日前,衢州市数字经济专家委员会2019年度会议在杭州未来科技城衢州海创园召开,公布的这组数据,展示了在数字经济领域快速发展的衢州形象。
拉布机、裁剪机等智能化设备根据程序完成流水化作业,每天的生产任务、进度在云端一目了然。走进位于衢州市柯城区的浙江佰意智造服饰有限公司,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曾经是一家生产光电产品企业的老厂址,如今已经华丽变身为5G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特别是1.35万平方米的整体厂房内,智能化车间里3条自动吊挂生产线已经在高效运行。整个车间共安装了16条吊挂生产线,气势恢宏。
“我们引入了5G MEC边缘计算技术,实现了服装生产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司总经理王耀水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传统模式,我们这样规模的工厂需要近4000名工人,但实现智能化后,仅需800余名工人。”
车间里,新员工曾秋玉正在忙碌,今年6月刚进厂的她,正在熟悉操作一台智能模板机,这位今年才19岁的女工说:“有了智能化系统,这个模板机就很好学。”除了生产环节的吊挂生产线、智能模板机、自动裁剪机、自动拉布机、自动充绒机等行业先进智能设备外,车间里还配置了机器人手臂、AGV小车等智能辅助设备。
近年来,衢州把数字经济作为“两大战略产业”之一来培育,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和“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同时,衢州以打造杭衢山海协作升级版为契机,充分发挥衢杭山海合作优势资源,全方位对接、融入杭州,承接创新要素,嫁接引进阿里巴巴、“浙大系”等数字基因,加快成为杭州数字经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推动杭州科技创新成果在衢产业化,积极培育新产业、新经济、新动能。
激活美丽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在厚植“智慧”的同时,衢州进一步彰显“绿色”,将美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变成产业,推进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发展。
拆除的围墙被打造成景观墙,艳丽的绣球花铺满村道。衢江区浮石街道姜家坞村过去是一个环境脏乱、违建严重的后进村,却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发生明显变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涉及193户、总共2.3万多平方米的违建农房,我们花了15天签约、40天拆除,用两个月建设,给村容村貌‘梳洗打扮’,给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村党支部书记邵小青说,家门口有了总投资50亿元新田铺这个大项目,姜家坞就和中环农业集团、中国科学院牵上了线,三方已经达成初步意向,准备成立合作社,进行新特花卉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如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衢州通过顶层设计,从农房整治入手,重构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体系,走出了一条“产村人文”融合发展的现代乡村变革之路。
去年6月以来,衢州市共整治“一户多宅”、附房等违法建筑12.6万宗、面积714.8万平方米。农房整治“拆”出速度、“整”出风景、“管”出长效、“建”出风貌、“创”出特色,更多有乡土味、烟火味、人情味的美丽乡村掩映在衢州的青山绿水间,88个小城镇成为布局精善、环境精美、人文“精神”的“花园式”乡村客厅。
在柯城区前昏村,人们利用土地整合开展“一村万树”项目,村集体收入由10万元增至80万元;衢江区莲花镇东湖畈村把“一户多宅”等拆除出来的宅基地进行复垦,不仅新增良田100余亩,原先碎片化的田地也重新相连,引进草莓、无花果种植等现代农业企业,规模化流转700余亩土地,200余户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龙游县士元村通过宅基地盘活、土地综合整治、风情小镇建设等工作,打造茶旅综合体;开化县下淤村通过全村力量改革融入、服务融心、资源融汇,深化治水造景、土地流转先试先行等乡村振兴新模式,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全县平均水平56.8%……
同时,衢州市县联动,串珠成链,总投资1160亿元谋划了总长约280公里的“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覆盖全市近11%的土地面积,为浙江大花园核心区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据统计,过去的一年,衢州全年休闲观光农业产值28亿元,全市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人次、直接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86%、24.91%,省定775个薄弱村实现全面“脱帽”。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