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正文

绍兴:为了一城清水长流

发布时间: 2023-11-02 16:44:07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陈乙炳

  “善治越者,当以浚河为急”,历代绍兴人一直与水作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过去10年,绍兴抓治水、促转型,持续擦亮“稽山鉴水”的生态底色。绍兴已连续7年获得浙江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美丽山水城市”,群众治水幸福感指数实现“九连升”。

  成绩得益于“五水共治”。治污水是首要任务。如今,清清碧水在绍兴随处可见,“梦里水乡”真真切切呈现在人们眼前。

  4000多名河长“守”着7000多条河

  夏日傍晚,浙东古运河华墟段,柯桥区华舍街道华墟社区党总支书记宋建华来此散步。看水清流畅,白鹭纷飞,宋建华会心一笑:“早几年水质可没这么好。”他说,2014年“五水共治”实施之初,周边一些企业偷排漏排,河水都被染黑了。

  “我和同事跑了20多趟,总算将企业偷漏排污行为阻止了。”宋建华说,“我是一名村级河长,既然接了这项工作,就要担起包河治水的职责。”为不让污水“死灰复燃”,他给自己布置了一项任务——每周至少巡河两次。

  柯桥区马鞍街道宝善桥村,曾集聚大量印染企业,因为偷排漏排,河水很脏。2014年,封张永成了宝善桥村的村级河长。“那段时间,我既当‘黑脸包公’,劝阻周边工厂不要向河里排污,又当‘和事佬’,劝导村民不要在河埠头洗衣服。”

  绍兴印染业高度发达,却一度让水环境不堪重负,“牛奶河”“七彩河”“黑臭河”时有出现,投诉居高不下。

  “治水,首先得靠人。”市治水办有关负责人报出一串数据——推行“河长制”以来,绍兴全市已有4308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共同守护全市7032条11009公里河流。

  “毫不夸张地讲,群众‘幸福指数’是河长‘辛苦指数’换来的。”这位负责人表示,全市河长已累计巡河62.2万次,巡河率达99.2%。

  不光河长管水,社会各界护水热情也很高涨。数据显示,绍兴市“碧水联盟”护水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超过50万人,累计发现并上报涉水问题5.1万余个。“今年,为迎接亚运,营造更优水环境,‘全民总动员、干群齐参与’的护水热情正涌动在水乡的每个角落。”市治水办有关人士说。

  多措并举,河湖长清

  治水,更要靠“技”。

  在浙江省“五水共治”实践窗口——柯桥区坂湖公园内,附近居民一吃完晚饭便来这里散步。“现在水好,环境也漂亮了。”看着变清的湖水,居民张先生打心眼里高兴。

  “街道搭建的‘污水零直排’数字化管理系统,建有窨井跟踪管理、水质监测、网格管理等模块,可实现从前端一线运维到后台动态管理的全链条实时智控管理。”柯桥区治水办有关人士说。另外,根据治水部门要求,街道还动用潜望镜、无人机等装备对地下管网、隐蔽工程“查漏补缺”,找到70多个问题。

  珍珠之都——诸暨市山下湖镇,也在催生同样的变化。一方面,政府大力推进污水零直排试点,对全镇企业园区、餐饮六小行业、公共单位等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另一方面,企业研发珍珠蚌绿色养殖技术,从根源上切断污染源,以产业转型推动环境转优。

  “五水共治”以来,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但局部区域内水污染问题依然存在。比如,部分内河水体自净能力较差,在极端天气下,给蓝藻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营养、温度、光照及水文条件。

  如何攻克这一难题?

  “在提前投放9000万尾鱼苗的同时,采取生态治理方式让河道逐步恢复自净功能。”绍兴市治水办有关人士说,在这方面,绍兴市已积累不少经验。比如,在梅龙湖、迪荡湖等20多个水体实施的“微循环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就很好地营造了“沉水植物—贝类—鱼类”的水生生物链。

  “十四五”期间,绍兴对恢复河湖水生态提出新要求,力争实现“有鱼有草”“人水和谐”。“这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客观分析本地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系统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加强数字赋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全面打造数字治水新局面,实现精准智治。”绍兴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标签: 责任编辑: 毕真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