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正文

兰溪市构建“生态化”处置模式 实现垃圾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 2023-07-21 10:13:17 来源:

  近年来,兰溪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全域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工作实效。其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大件垃圾公益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大分流”处置模式特色鲜明,陈腐垃圾焚烧处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工作列入复旦大学生态处理案例,大件垃圾处置中心获得中国环卫协会垃圾分类项目银奖,鸿城铂兰湾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被新闻联播采用。

  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

  依托红狮水泥等地方企业,实行“源头多样化收集、中端长效化监管、末端资源化利用”的“三化”模式,构建“分类收集、企业清运、集中处理”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自运行以来,我市已累计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140万余吨。一是源头多样化收集,对于城中村改造、棚户区征迁产生的大体量建筑垃圾,实行市场化运营,由第三方公司直接运输到企业进行消纳处置。对个人装饰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通过上门服务、定点收集等举措,将建筑垃圾集中收运至城北、溪西2个建筑垃圾中转站,定期运输到环保建材企业进行资源化处置。二是中端长效化监管,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强化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严查超载超限、乱倒垃圾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核准运输路线、运输时间,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动态跟踪管理,有效杜绝建筑垃圾抛洒等问题。三是末端资源化处置,经过分拣、破碎等工序后,通过环保建材企业大型粉磨机磨粉处理,将建筑材料转变成安全、环保的水泥添加料,实现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受到红狮、金圆等水泥生产企业的欢迎,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了兰溪城区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公益化处置大件垃圾

  紧盯旧沙发、旧冰箱、旧床垫等大件垃圾难处置、乱丢弃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大件垃圾处置中心,通过“覆盖式收集、资源化利用、公益性服务”全链条处置,实现大件垃圾“变废为宝”。自运行以来,共收纳大件垃圾32561件,拆解处置30904件,修复1568件,市民免费认领物品651件,实现了循环利用。一是覆盖式收集,以环卫所为单元网格,在城东、城南、城西设立3个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为市民处置大件垃圾提供便利,解决大件垃圾清运难、处置难问题;同时,拓宽收集渠道,通过市民捐献收集、上门免费收集、无主代为收集三种收运模式,有效解决大件垃圾“流浪”问题。二是资源化利用,对具有修复价值的大件垃圾进行集中修复,将修复好的大件物品赠送给生活困难户、外来务工者等特殊人群;对无修复价值的按金属类、电子类、有毒类等五大类进行拆解处置,实现金属等可回收资源的再利用,有毒有害类固废的生态环保处置。三是公益性宣传,我市将大件垃圾作为垃圾分类科普基地,作为中小学实践的“第二课堂”,全面宣传垃圾分类环保理念,截至目前,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已接待政府考察团、社会群体210余批次。

  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

  着力于多渠道提升生活垃圾的处置能力,率先开展陈腐垃圾挖掘处置工作,努力实现“零填埋”目标。一是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同时,系统分析我市年度生活垃圾增长趋势。坚持早谋划、早部署,于2015年启动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建设,2018年5月投入运行,焚烧处置能力达到800吨/日,年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陈腐垃圾“回炉处置”。在全省率先启动陈腐垃圾的焚烧处理工作,充分利用生活垃圾日处理量大于日产生量的契机,将挖掘出来的陈腐垃圾与新鲜生活垃圾按1:5比例进行配比,并适当延长发酵期限,再进行高温焚烧发电处理,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三是易腐垃圾“生态处置”。城区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处理能力80吨\天,并实现餐厨垃圾统一收运向乡镇延伸和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农村结合村庄布局、人口规模,因地制宜建设资源化站点150座,对农村产生的易腐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实现易腐垃圾腐垃圾就地消化利用。


标签: 大件垃圾;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处置工作 责任编辑: 庞世豪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