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减量、就地资源化、就地以废治污……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垃圾分类的当下,宁波市宁海县给出了“垃圾变再生资源”的乡镇样板。
走入宁海西店镇海洋村垃圾处理中心,若不是看到装载垃圾的三轮车进进出出,很难想到这是一个位于村中心的垃圾处理站。宁波绿邦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雄说,海洋村现在每天有八九吨的垃圾在村内完成“自我消化”,处理站还辐射到周边(几个村)的垃圾收集和处理。
宁海县西店镇每天会产生100多吨垃圾,体量相当于一座小山。随着垃圾持续增加,垃圾填埋场不堪重负。为此,当地探索出垃圾“就地减量、就地资源化、就地以废治污”的处理新模式。
垃圾分类车间。西店供图
在垃圾处理站内,车间被划分成分拣、泡沫塑料、大件垃圾破碎、仓储等不同区块。每个区块都有专人负责,并配备了机器对相应垃圾进行处理。
在对垃圾进行精细分拣后,垃圾处理站把餐厨垃圾通过堆肥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将废弃玻璃和牡蛎壳加工后制成有净水功能的滤材,而废弃泡沫包装经过热熔再生,实现变废为宝。“就地处理后,餐厨、树叶树枝、农园秸秆、泡沫材、废塑料等60%以上的垃圾可以转化为有机肥、固体燃料、治污材料等再生资源。”杨建雄说。
在此基础上,当地还采用本地天然材料和废弃材料,进行污水处理及水体净化,实现以废治污。
目前,该地已建成村级站点3个、镇级垃圾处理中心1个,辐射到22个行政村,年垃圾处理量达到7300吨。对一些镇域垃圾处理中心无法处理的其他垃圾,经过压缩打包,则由清运车运至县级处理中心进行处理。由于垃圾减容减量,运输费用可减少70%以上。
当地垃圾分类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模式、新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农村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再生处理的无缝对接,从源头上做到农村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而经过废水、废气治理以及严格的工厂化管理,村民愿意接受垃圾处理站的存在,有效化解了“邻避”效应。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