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新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清运体制模式改革 打造清洁直运“钱塘模式”
2020 年初,钱塘新区启动生活垃圾清运体制模式调整,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非分离、分级管理”的思路指导下,通过市场化招投标方式,基本建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垃圾清运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服务质量和清运效率的“双提升”。今年 8 月,新区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实现“全覆盖”,各居民小区和工业商业企业的生活垃圾均得到有效保障清运,垃圾量实现两连降,总降幅超过 13%,仅 7 至 8 月期间就节约财政资金 210 万元。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清运体系扁平化
(一)重塑“居非分离”清运框架体系。针对不同类别的垃圾,采取分类收费、居非分离的组合式清运框架体系,即居民生活垃圾清运由“公共财政资金兜底”,非居民生活垃圾清运采取“谁产生谁付费”方式,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提高清运效率,降低财政成本。其中,非居民生活垃圾由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招投标确定的名录单位承运,而居民生活垃圾仍旧委托市环境集团承运。“居非分离”后所有非居民生活垃圾清运费用转变为非居民主体自行兜底,激发企业等非居民主体垃圾减量的动力,预计全年可为新区和街道财政减负 1000 万元。
(二)构建“街道为主”管理组织体系。体制模式调整前,新区范围内清运单位由综合行政执法局管理,由于管理对象数量众多,在处置清运现场突发事件、处理群众投诉时容易出现“响应超时”等问题。调整后,从“区抓区管”转变成“区抓街管”,即在保持综合行政执法局统筹协调的基础上,以各街道作为管理主体负责辖区内垃圾清运工作,实现社会事务的管理权限“下沉归位”。改革推行 2 个多月以来,垃圾清运信访问题的全流程处置用时减少 50%以上。
(三)实行“两级合同”备案管理体系。一方面,街道与清运单位签订的协议需报综合行政执法局备案并通过后,由执法局对签订清运协议的车辆发放有效清运资格证,一旦发现违规,则对相关清运单位实行吊销资格证、罚款等处置,有效净化辖区内清运市场。一方面,获得清运资格的企业与垃圾产生单位签订的合同,同样需报属地街道进行审核,以便街道和综合执法局精准掌握非居垃圾产生量。
规范“行业运行”,促进清运市场有序化
(一)公开招标,明确资质齐全的清运单位。通过统一招投标方式,从 30 余家单位中确定 7 家具备合法资质的清运单位,稳步打造一支清运“正规军”。自清运体制调整以来,辖区内生活垃圾清运后偷倒、偷运其他区域垃圾的问题基本绝迹,实现清运过程无害化、减量化,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感。截至 2020 年 9 月,12345 平台涉及垃圾清运的信访仅 4 件,较去年同期下降 87.5%;生活垃圾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 10%以上,减量幅度创近 5 年新高。
(二)统一监管,打造标准管理的清运队伍。为 7 家通过招投标确定的清运单位发放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运输行政许可,并为其清运车辆全部统一配置钱塘新区营运自编码,标明清运类型、所属街道、清运企业等信息。7 个街道拥有专属垃圾清运队伍和车辆,有效改变原来模式中同一清运车辆服务多个街道、清运结算底账不清等系列乱象,改革后实现车清、量清、去向清。
(三)动态调整,营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各街道根据考核结果和市场反馈情况,对辖区内清运企业实行登记管理和动态调整,做到“优胜劣汰”,有效改善原先清运市场“低散乱”的局面。截至 9 月,已累计淘汰服务水平落后、达不到标准的小型清运单位 8 家,辖区内清运单位从 25 家减至 17家,后续将根据运营情况继续淘汰清退;招投标入围企业为提高清运服务水平,新增清运车 33 辆,部分高质量清运服务单位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20%以上。
紧盯“数字赋能”,实现清运服务提质化
(一)借助智慧城市平台,实现监管“智慧化”。利用智慧城市平台,将所有车辆的驾驶员联系方式、车辆和清运点位逐一进行网上登记并形成清运线路,构建垃圾清运“智慧网络”。下一步,将结合车载称重系统和平台手持 APP,实现清运过程和清运数量“全透明”,有效补强以往靠 GPS 只能查看车辆行驶路径的监管短板。
(二)依托治废大平台,实现调度“智慧化”。强化数字赋能向街道基层、向清运单位覆盖延伸,各家清运单位实行动态信息报送制度,每日向街道主管部门报送垃圾清运处置信息。综合行政执法局对数据汇总分析后,实时掌握辖区内垃圾量变化,为及时反应、快速处置异常情况夯实基础。如 9 月 3 日,监测到白杨街道当日垃圾量增幅逾 28%后,执法局第一时间对所有 13 条清运线路进行倒查,并及时落实处置方案,通过增加清运频次,优化清运路线,实现清运调度“一盘棋”。
(三)引入智能第三方,实现巡查“智慧化”。引入第三方测评系统,完善垃圾清运工作考核制度,巡查人员采用手持 PAD,对清运作业情况逐项测评打分,拍照取证后,即时上传、线上交办;清运企业及时整改、线上反馈,实现对清运情况和清运质量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也为进一步完善垃圾清运体系提供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自 7 月以来,第三方智能系统已上传数据 95 条,整改问题 20个,及时整改率 100%。
杭州最大的生活垃圾处置场所——临江环境能源项目
杭州临江环境能源工程主要承担杭州市主城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占地面积约312亩,概算总投资35.2572亿元(EPC合同价格26.2亿元)。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5200吨,建设6台870吨/日机械炉排炉,采用中温次高压蒸汽参数,配置3台额定出力为45MW的凝汽式汽轮机及3台50MW发电机。烟气净化采用“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旋转喷雾半干法+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吸附+袋式除尘器+1#GGH+湿法脱酸+SGH+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2#GGH(烟气脱白)”的先进工艺路线。年焚烧量173.3万吨,预计全年上网电量为8.79亿度,项目建筑面积超13万平方米,是目前全亚洲一次性建设,规模第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在设计及建设过程中采用了超前的设计及工艺、先进的核心设备等手段以实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
杭州临江环境能源工程鸟瞰效果图
本项目的技术亮点:
超前的设计及工艺是确保项目高质量的源头
本项目全部设计工作采用BIM三维技术,通过专业软件进行综合管理,将钢结构、建筑、结构、工艺设备等模型导入,完成各专业间碰撞检查,并为现场施工技术交底、材料管控、协同管理、吊装模拟、现场预制加工等各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项目烟气净化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SNCR+旋转喷雾半干法+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吸附+袋式除尘+1#GGH+湿法脱酸+SGH+SCR+2#GGH”的双脱酸双脱硝组合工艺设计,为降低锅炉出口烟气中NOx浓度,本项目采用烟气回流工艺,从袋式除尘器出口引一路烟气,经循环风机回流至焚烧炉,能够在燃烧过程中有效抑制NOx的生成。通过种种的先进工艺设计,本项目烟气污染物排放远严于国家及欧盟标准,如NOX,本项目设计值为50 mg/Nm3,远低于欧盟标准的200 mg/Nm3;SO2本项目设计值35 mg/Nm3,低于欧盟标准的50 mg/Nm3;粉尘本项目的设计值为5 mg/Nm3,低于欧盟2010的排放标准的10 mg/Nm3;二噁英本项目设计值为0.07 ngTEQ/Nm3,低于欧盟2010的排放标准的0.1 ngTEQ/m3等;污染物均可做到超低的排放水平。
烟气净化系统
先进的核心设备是稳定生产的重要保障
项目核心设备焚烧炉采用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进口炉排炉,全厂配套3台45MW的凝汽式汽轮机和3台50MW发电机,行车和垃圾吊分别采用科尼和德国佩纳等国际一线品牌,增加了设备运行稳定性,旋转雾化器采用进口尼鲁品牌,能长期保证雾化效果;其中焚烧炉使用大裕量面积的炉排,提高了炉排机械超负荷能力,同时可以实现连续、稳定燃烧,并通过合理的配风以及一次风风温控制,主汽采用中温次高压参数等手段,相对热效率超过86%(常规同等规模机组相对内效率小于85%),比较行业内其他垃圾焚烧发电厂热效率更高。
项目的烟囱及冷却塔均采用了“脱白”技术设备,实现烟囱及冷却塔出口无白色“烟羽”的效果,达到真正的消雾脱白功效。
去工业化的景观园区打造环保教育示范基地
本项目整体外观采用了去工业化设计,通过将绸带轻盈飘逸的意向抽象,融入到建筑的神韵中,给人返璞归真的生活感受,呈现出天然的本色和自然的本性。内部展示区具有科教、示范功能,通过串联工艺设备展示区,垃圾分类展区,多媒体互动,中庭花园等多个建筑空间,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可以更好体验能源利用原理。
内部展示区
舒适的去工业化的景观园区可以让人感到愉悦、贴近自然、快乐工作,提高环保教育的效果,真正将园区打造成环保教育示范基地。
景观园区图
下步钱塘区将进一步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在建设过程中精益求精,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利的工作举措形成推进合力,树立丰碑工程、建设标杆项目,为建设“美丽杭州”做出新的贡献。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