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浙江省嘉兴港区嘉化能源,延伸的公共管廊、集中供热管网设施将港区新材料园区内所有化工企业串成一个园区循环圈。作为园区内唯一蒸汽供热源,嘉化能源正在有序推进的碳捕集项目将集中捕集嘉化能源厂区内热电装置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年捕集利用20万吨二氧化碳,并构建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的示范途径。
一段时间以来,浙江省不断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将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探索降碳与治气治水治废等协同创新解决方案,打造减污降碳协同“浙江样板”。
政府引导和市场激励双驱动
浙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调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用好绿色低碳发展这把“破题之钥”?
在顶层设计上,浙江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行系统谋划,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
2021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订《共同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合作协议》,提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相关要求,今年年初将减污降碳协同纳入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内容。2022年6月,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2022年11月,《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出炉,明确了“十四五”以及到2030年的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加强源头防控、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推进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等8个方面29项具体工作任务,制定创新区建设目标、任务、政策、评价‘四张清单’,初步谋划了创新区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改革成果‘三张清单’。”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以淼介绍。
浙江还不断优化融合减污降碳相关的经济政策与市场手段,提升减污降碳之效。
今年以来,借助碳账户金融,金华市越来越多的企业“点碳成金”。金华市某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立碳账户的企业,日前,该公司成功从银行办理“双碳贷”270万元。“公司的碳排等级去年被列为1级,碳排强度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符合碳账户贷款要求。这笔贷款填补了采购原材料的资金缺口,助力公司通过技改实现半自动化生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对接省财政厅统筹用好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会同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起草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的指导意见,加大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和标杆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气候投融资领域的政策、机制、平台和工具创新。
数字化改革实现精准高效“智”治
减污降碳离不开数字赋能。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智慧平台就可以实现减污降碳“内循环”。
“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数智平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被捷盛化学利用的废硫酸数量。”据浙江安诺芳胺化学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与浙江捷盛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建立危废“点对点”协同利用关系以来,公司原本只能当作危险废物处理掉的废硫酸能够被再次利用。
“经开区是全球最大的分散染料生产基地,但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资源协同水平不高等问题。今年,借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举措的实施,经开区聚焦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建立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数智平台。”上虞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该平台已建立面向214家规上企业的资源协同关系图谱和企业产业链交易意向平台,归集精细化工、医药制药、农药制造、染料制造、纺织印染五大行业的1000余种产品、原辅料、副产品、危废等信息。企业利用平台可打出一套绿色低碳循环组合拳,产前开展产业链资源模拟匹配,产中实施供应链资源协同互补,产后实现生态链危废资源化利用,推动园区内部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同时减少交通物流需求,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截至目前,已建立供应链协同关系167类,促成危废资源化利用9173吨,节省处置费用1900万元。
因地制宜推进试点建设打造标杆
浙江各地资源禀赋各异、发展阶段不同、碳排放基数和特点不一样,如何科学规划和探索各具特色的减污降碳路径?对此,浙江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区域、园区、企业等不同层级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形成一批示范性标杆。
其中,嘉兴港区就通过加速布局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聚焦打造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走出了一条化工园区多维度减污降碳协同新路径。
氢能应用是实现低碳乃至“零碳”排放的最佳路径之一。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港区瓦山北路与明君路交叉口的长三角(嘉兴)氢能创新中心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长三角(嘉兴)氢能创新中心不仅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氢能产业‘卡脖子’关键性技术,也能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带动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
美锦国鸿氢动力总成、挪威优沐公司玻纤四型储氢瓶项目等一批氢能产业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中石化滨海大道加氢站、嘉锦综合供能服务站均获得充装许可证陆续投入正式运营……如今,嘉兴港区氢能产业链条多点开花。
目前,浙江省已在城市、园区、企业等层面组织开展2批共18个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下一步,浙江省还将聚焦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工业型城市、数字经济型城市和生态良好型城市等4大城市类型,将减污降碳协同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基本公共服务、生产生活各领域。同时,聚焦石化、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等重点产业园区,积极探索符合园区特点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模式,并针对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环境治理绩效提升空间大的重点行业,推动一批企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行动。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