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绿色发展迈上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2-10-20 09:06:47 来源:中国环境报 见习记者 李翔宇

  “要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生态绿色的不断发展,这都是长三角地区作为发展的动力源应当承担的使命。”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二场集体采访中,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这样回应了媒体记者有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提问。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动作频频,相互支持、各展所长、相互赋能,把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地推向深入。集体采访中,各省(直辖市)代表纷纷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效。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中,“绿色”显得尤为亮眼。

  各地协作交出亮眼答卷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任务基本完成,长三角科技创新的共同体建设顺利启动;

  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等开工建设,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成立;

  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创新区、数字长三角的发展方案先后制定,依托浙江省山水资源的长三角的大花园正在建设;

  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落子安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深入推进……

  聚光灯下,代表们娓娓道来。值得注意的是,在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过程中,绿色是底色是根基。“一体化”意味着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多年来,三省一市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合作“可圈可点”。

  2021年底,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联动活动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活动成员单位通过“云签约”的方式,发出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倡议书。

  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探索完善示范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机制,建立了涵盖省、市、区(县)的生态环境部门沟通联络机制,并成立工作专班,打破行政边界藩篱,加强资源共享,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生态环境监测一体化工作。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共用正在逐步实现。

  在太湖流域,浙江省湖州市通过与江苏省无锡市、苏州市等地建立联动机制,在蓝藻治理领域实现了联防联控。如今,这几个地方的气象、水文、卫星遥感、水质监测、无人机航拍与人工巡查数据以及人员船只已实现共享。以往,环境执法中出现的管辖权争议及调查取证困难的情况得到了解决。

  浙江、安徽两省联动实施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开创了我国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的先河,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上互利共赢之路。如今,“新安江模式”已在全国其他13个流域、18个省份复制推广,产生了深远影响。

  宣教、监测、执法、生态补偿……长三角区域生态环保协作遍布各领域、涉及各方面,为一体化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各自发力落实战略部署

  在生态环境领域,各省(直辖市)不但在协作中相互配合,也充分发挥自身独有的优势,扬自身之所长,推动这一重大战略的贯彻落实。

  “上海的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一城一域发展所需,要把我们的服务辐射到更多城市、更大地区。”赵嘉鸣说。

  上海市是长三角的龙头,发挥着带头作用。上海市牵头承担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建设和运维任务。上海市环评改革试点工作进展迅速,全面修订既有环评改革政策,发布长三角一体化改革政策。拓宽“两证合一”试点范围、优化简化排污许可证办理、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等一系列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为上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过程保障。

  “在政府的引导下,每个明星村、富裕村要带动周边,抱团发展,解决问题。”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说,“有好的发展经验共享,浙江出现了年轻人回乡创业、民宿农家乐等产业蓬勃发展的现象,好风景里出现了新经济。”

  2021年,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任务。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淳安下姜村、奉化滕头村、安吉余村、鲁家村等乡村振兴典型相继出现。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说,江苏作为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省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了江苏作用,贡献了江苏力量。

  作为全国唯一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份,江苏省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了“金龙湖绿网”区域性地空天立体化大气污染监测系统。这一系统搭配环境监测走航车,能够实时监测辖区内空气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同样交出令人满意的生态环境答卷: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2.7%。地表水总体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3.5%,比2012年上升10.6个百分点。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新时代十年,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经历了从‘旁听生’到‘插班生’的过程,最后成为‘正式生’。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强说。

标签:长三角;生态环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