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4日讯(记者 黄宁璐 通讯员 卓旭萍)眼下,走进普陀区东极镇中街山列岛海域海洋牧场,你可以看到,清澈湛蓝的海水中,成群的鱼儿在人工礁体间畅游。近年来,舟山建起6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陆续投放近50万立方米规模人工鱼礁,吸引了众多恋礁性鱼类集聚安家。
近年来,舟山高度重视渔业资源和生态修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海洋生态红线,养海护渔,耕海牧渔,促进海洋与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护与修复并举,严守生态质量。舟山积极推进海域、海岛、海岸线分区分类保护与利用,目前已建立3个海洋特别保护区,占舟山海域总面积的11%以上;完成岸线整治修复122公里、恢复生态湿地千余公顷;通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等方式,恢复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过去5年间放流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黑鲷等苗种82亿尾(粒)。
陆源与海源并重,闭环生态治理。舟山加大入海排污口整治提升力度,通过陆上监管、海上巡查和无人机巡滩卫星遥感,形成海陆空一体化监管模式;以普陀区为试点,总投资6.25亿元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打造省级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全国海上生态修复金名片”;首创实施《舟山市港口船舶污染物管理条例》,有效提升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能力,实现海陆联动的闭环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舟山还探索开展海水养殖、滨海湿地、海洋微生物增汇,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近两年舟山每年海水养殖贻贝、蛏子等贝类产量约23.6万吨,从海水中移出的总碳量约为2.4万吨,碳汇渔业成效初显。
今年上半年,舟山市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三,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72.26%,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38.7%,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