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3日讯(通讯员 翟羽璨)随着夏季的来临,杭州也正式进入了主汛期,余杭塘河是城市重要的防汛排涝骨干河道,作为历史悠久的一条河道,也一直是河道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每年一到梅雨季,余杭塘河保留古色古香的老驳坎、栏杆等设施会因为接连的下雨而受损。
为确保安全度过汛期,保护余杭塘河水环境,保障防汛泄洪安全,工人们紧锣密鼓地开展施工,余杭塘河几处驳坎抢修工作有了极大进展。
为保护余杭塘河安全运行,市水设施河道中心还专门开了一次余杭塘河设施保护专题协调会,据相关人员透露,截至今年6月,修复挡墙坍塌及松动脱落28处198米,破损护栏19处,117米,亲水平台8处12.5平方米,凉亭花架2个,树木倒伏9株,除荆长路东北侧挡墙,其余均已修复完毕,同时针对船舶的航运管理会上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为的就是减少碰撞而造成驳坎坍塌的事件发生,保护余杭塘河的设施安全,恢复余杭塘河功能与生机。
余杭塘河较其他河道驳坎更容易坍塌的原因可能是它悠久的历史,它见证了杭州的历史变迁,也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说到余杭塘河这个名字,还有很多可以挖掘。其中,余杭塘河中的“塘”,本指修筑的堤坝,当然,这并非说余杭塘河完全是人工开挖。
余杭塘河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小小的传说。在古镇余杭,有一项民间艺术表演叫“背炉子”,是为了纪念汉代余杭县令陈浑治理洪荒、开发南湖的功德。传说有一年,一只1600斤重的炉子,被杭州来参赛的大力士夺走了。杭州人扬言:“如果余杭人能把它从杭州背回余杭,杭州人就把卖鱼桥到余杭的塘河,叫‘余杭塘河’。余杭人很不服气,有位好汉,二话不说,从香积寺背起这1600斤的炉子,在一群护炉人的保护下,硬撑着背回到余杭南湖塘的天曹庙。杭州人服输了,从此,这段杭州至余杭(今余杭区余杭街道)的漕运运河,就叫“余杭塘河”了。
从隋大业间(605年~618年)到2009年,余杭塘河数千年漕运成为历史。古老的运河支流从此担负生态文明的使命,走向新生。如今的余杭塘河融合了岁月遗留下来的气质,加入了现代化文明进步的时尚。
这几年来,市水设施河道中心一直致力于提升余杭塘河沿河景观,接下来,河道部门还将进行余杭塘河微交通改造、修复破损设施、完善服务设施、挖掘展示特色文化等一系列的提升项目,真正实现为周边居民打造一条特色、景美、畅通的河岸绿道环境。
相信在新的岁月长河中,余杭塘河也将继续倾听着、见证着属于杭州城市河道自己的故事。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