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浙江采用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高频次循环监测海岸线

“用上‘黑科技’让我们的底气更足了”

发布时间:2022-03-31 10:47:28 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 朱智翔 通讯员 殷聪

  “千里眼”护海滩。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横里村的海塘堤坝上,当地乡政府组织十余名工作人员正在对垃圾漂浮物进行全方位清理。与往常不同,这次清理用上了“黑科技”——“遥感+AI”,让清理更精准高效。

  据介绍,象山海岸线绵延925公里,约占全省总量的1/8。“随着海岸线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合理分配巡滩的时间,如何既精准,又快速地解决突发污染问题,成为一大难题。”象山县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国杰坦言。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帆船帆板、沙滩排球等赛事举办地的象山通过数字赋能,“遥感+AI”,使用来自太空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以及无人机,高频次循环监测海岸线,让海岸线修复与保护不留死角,海岸线巡检变得省时、省力,更加精准。

  去年6月,象山借鉴河长制治水的成功经验,在浙江省率先全面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技术推行“湾(滩)长制”,致力于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资源的修复和保护。由于海岸线较长,象山有118个滩涂,按照一个月巡滩3次、一次5分钟计算,至少需要上千人,且时效性不强,不少湾(滩)的位置工作人员无法到达。

  而依靠卫星遥感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则不同。能及时监测海岸线的动态,将固体废物堆放、偷排、岸线侵占、违法建筑、违法养殖等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汇总,以便相关部门及时督促整改。

  “去年8月第一次使用卫星遥感技术时,我们累计发现80多个相关问题。”相关负责人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墙头镇洋北村的建筑垃圾堆放问题,尽管只是一个建筑垃圾堆成的小土堆,但在“黑科技”的加持下,小土堆被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

  除了建筑垃圾堆放问题,象山县域范围内共有33个入海排污口,分布较为零散,之前采用人力无法对其进行实时监测。采用“遥感+AI”技术后,便可筛选出需要重点监管的入海排口,并及时反馈给各乡镇街道的巡检人员。

  “现在我们根据系统发送过来的定位,就能快速到达目的地,与人工排摸相比节省了不少时间。”黄避岙乡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杨科君告诉记者,按照“湾(滩)长制”的要求,之前他们每10天需要巡查一次海岸线,由于潮汐现象,辖区内28.6公里的海岸线要实现海上漂浮垃圾实时清理并不现实,如今采用“遥感+AI”的组合能帮助他们精准地找到需要整改的问题点位。

  “用上‘黑科技’让我们的底气更足了。”刘国杰告诉记者,7个月内,这一技术已助力象山解决固体废物堆放、偷排、岸线侵占、违法建筑、违法养殖等问题逾170个。其中,发现疑似偷排点位15个。

标签:海岸线;建筑垃圾堆;遥感;象山县;固体废物;点位;监测;黑科技;无人机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