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嵊州市长乐镇境内,长乐江支流郯城江上游,距嵊州城关约30公里,水库集雨面积52平方千米,大坝以上主流长12公里,水库承担下游1.05万亩农田的灌溉和近3万人口的防洪任务,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水库工程于1958年9月动工兴建,1960年3月完工,1962年大坝进行加固和溢洪道加深加固,通过竣工验收,开始正式蓄水。1977年和1979年,大坝进行两次翻修加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9年8月动工,2012年7月通过完工验收。枢纽工程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洞、发电饮水系统和泄洪渠等建筑物构成。
嵊州市长乐镇山口村,青山碧水,风景秀丽。剡源水库,就坐落在这个群山环绕的秀美山村。
从兴建,到加固,再到扩建,这座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水库,虽然历经沧桑,如今却“老当益壮”。从灌溉到防洪、发电、供水,对待自己的每一项使命,她都“兢兢业业”,造福一方百姓。
近日,记者来到剡源水库,探究它的前世今生。
坎坷修建路
从越城区驱车,大约一个半小时,就到达了嵊州市剡源水库管理处。从管理处大门一路开车进去,路右边靠着山,左边则是几块农田,颇有一番“采菊东篱下”的闲适之感。
管理处办公楼后面,就是水库大坝。冬日的天空下,灰色的大坝仿佛一位守护者,静静俯瞰着这片她深爱的土地。水库管理处主任任海广正忙着和工作人员商谈新春伊始工作,“你们来得挺巧,我们要进行一月一次的安全巡查。”
记者急忙跟随他们一同前往,水库大坝高41米,从底部走上去,有199级台阶。“坝面状况不错,护坡也比较平整,没有隆起。”任海广一边走,一边和同事交谈着。
来到大坝顶端,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波平如镜的水面,水库中有几座大小不一的湖心岛,远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水面上映着青山,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画。
“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为解决水旱灾情,发展农业,全国轰轰烈烈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剡源水库便是那时兴建的一个水库。”任海广说。1949年之前,剡源西北沿山各村,主要靠在小溪坑上筑造堤坝,引西白山自然水灌溉,也有一些大小塘井蓄水,但水量很少。最好年景,抗旱能力也不过二十来天。
在这样的形势下,1958年,经有关部门反复协商讨论,确定了库址和设计方案。同年9月,工程正式动工兴建。1960年3月,工程正式完工,填筑坝高31.5米,但坝顶宽仅1米,同年4月,经原嵊县水利局检查,工程被列为“危险工程”,不准蓄水。
剡源水库库志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工程遇到问题后,省水利厅和县水利电力局多次派人来库检查指导,确定抢修加固方案。1961年,长乐公社(现长乐镇)党委召开会议,决定由公社主任杨宝增负责。记者在库志中看到:“那时,条件特别艰苦。杨宝增带了一批骨干,调遣施工队,带上米粮抱病上库。”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2年5月,大坝高度达到32米,溢洪道达到度汛标准,剡源水库终于摘掉了“危险水库”的帽子,蓄水总量达205万立方米。
1977年,大坝按照扩建设计标准,翻修加高到40米。1979年,大坝再次加高,达到现有的坝高41米,2008年1月,大坝被确定为三类坝。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9年8月动工,2010年12月工程通过蓄水验收,2012年7月工程通过完工验收,2019年安全
鉴定为一类坝。
续写荣光史
在水库大坝上往西走,闸门旁一处宽20多米、深30多米的独特溢洪口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任海广解释说,虽然只有一处,但相比于其他水库,剡源水库在设计时将溢洪口设计得较大较深。“这样一来,当汛期水量较大,情况比较紧急时,部分水流可直接通过溢洪口流出,保证水位始终处于安全位置。”
独特的还有剡源水库的灌溉用水位置。“一般农田灌溉用水直接是库区取用,我们水库的灌溉用水则取用于发电尾水,这就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钱六汀告诉记者,饮用水直接从发电取水口取水,可有效保证饮用水水质稳定和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在满足灌溉需要保证足额供水的前提下,依照控制运行计划,充分利用库容调节手段,合理调配水量多发电,利用生态流量发电机确保下游河道不断流,满足基本生态用水要求。
处理好调洪与兴利的关系,一直是水库管理需要研究的课题。兴利功能即水库承担的灌溉、发电、供水等任务。“我们的目标是在确保大坝安全和满足下游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将水库兴利效益尽可能增加。”任海广说,当遇到丰水年时,根据实际需求向各兴利部门加大供水,扩大兴利效益;当遇到枯水年时,依据各兴利部门用水需求的高低分别减少供水,使因缺水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
如今,随着嵊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库管理重点也发生了改变。“保护水源已经成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任海广说。
近年来,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剡源水库的基础设施和基本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2008年起,中央和省级相关部门已累计投入3100多万元对剡源水库大坝进行了除险加固,确保水库工程安全可靠运行。2012年,管理处筹资220万元,对剡源水库电站进行报废重建,确保电站能安全高效地发电生产。电站报废重建工程竣工后,管理处推行电站标准化管理,使得电站能有章可循,有标可对。此外,为满足下游河道基本的生态用水需要,管理处于2020年斥资15万元安装了一台生态机组,此举既能确保水生生物的生态需求,又能确保一般的农业用水。
同时,为进一步保护水源地,管理处多措并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加强库区水土保护,涵养水源。通过定期巡查,开展水面日常保洁。同时,管理处还每年有计划地进行成鱼梳理和生态放养,做到“以鱼活水”,进一步保护和提升水质。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剡源水库的水质常年维持在二类水的标准。
剡源水库的东北侧紧邻805县道,此前游客经常进入库区进行烧烤、游泳、嬉水以及偷捕偷钓等行为。为让水库不文明行为“无处可藏”,管理处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在库区设置饮用水源地保护等相关标识标牌,设立保护界桩,划定保护“红线”,在水库边安装隔离防护网。管理处还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提高上下游村庄居民对水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知。
“我们的工作事关水质安全和供水安全,责任重大,不容马虎。”任海广说,管理中心接下来将增设数字化、智能化的监管设备,突出重点,防治结合,确保饮用水安全。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