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把自然课程搬进校园里

以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的干劲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以自然为师,花草树木都是活教材

发布时间:2022-01-28 09:43:22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边晓丹

  在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里,种着一排排香樟树、无患子和黄山栾树——这是一座神奇的“植物园”,也是承载着丰富内涵的自然课堂,这里的学生们拥有着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

  “关于自然的课程很好开展,学校里面有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课程,就地取材。”数学老师倪啦是一位绿马甲志愿者,自幼喜欢大自然的她,把这种情感延续到了校园,在学校里开了自然教育的社团课,带领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热爱大自然。

  双减让自然课更完整

  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学军小学的老师在上完课后,还会使出十八般武艺,给孩子们准备各种各样的课后课。别的老师开设的课后服务课,总是在想像范围之内,譬如语文老师开小古文赏析、阅读课、影视欣赏,倪啦老师开设的课后社团课,和她的“主业”数学八竿子打不着边。

  “以前我也在学校里开展过自然主题的课程,但只有半个小时,不过瘾。”倪啦说,双减政策给她的自然社团带来了利好,时间变成了1个半小时,这样她的自然课就可以完整实施了。“其实刚开始招募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课程报不满。”倪啦笑着说,她的课程面对学校的3到6年级,招生人数15人,没想到,课程很快全报满了。鼓励孩子参加课程的家长和她的理念高度一致,都觉得大自然可以放松、疗愈心灵,而且大自然中充满了智慧,值得孩子们不断学习。

  花草树木就是活教材

  “垃圾”也能变废为宝

  “自然课的设计特别灵活,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就是一本本活教材,我会就地取材。”倪啦说,她的课程中有一部分来自于桃源里自然中心学来的自然课,还有一部分是她在校园里获得的灵感。

  倪啦开了四节课专门研究校园里的树。很多人比较关注香樟的香味,倪啦却注意到了香樟的落叶颜色五彩缤纷。于是她找来色阶图,给孩子们上香樟叶子的色彩分析课。无患子也是学校里很常见的植物。“我给孩子们看了国外环保达人利用无患子制作环保肥皂的视频。”倪啦说,孩子们很可爱,纷纷表示要把家里的肥皂换成无患子。

  除了树,校园里的草也可以被研究。狗尾巴草和平时吃的小米竟然还是亲戚,孩子们表示有点不好接受,不过,这不妨碍他们利用狗尾巴草创作出一幅幅植物创意画,不少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自然手作课上,孩子们在校园里寻找材料。被园艺伯伯修建掉的黄山栾树树枝可以做自然风铃,有位孩子把作品带回家后,爸爸进行了再加工,特别利用热熔胶给风铃点缀了很多红果果。修剪下来的冬青叶、紫薇的种子外壳、地上的羽毛、香樟的枯叶、南天竹的红果果,都是做植物胸针的素材。还有一次,倪啦捡来邻居丢弃的满天星,孩子们还给这位邻居竖起了大拇指:“可真会丢东西。”

  将开设项目式研究

  和学科内容相结合

  其实,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也流失了部分社员,因为整整一个半小时,孩子们都在“不务正业”,没有时间写作业,有些父母退缩了。“哎呀,我们的社团课人太少,也许会开不起来。”有时候倪啦也会半开玩笑地和学生们说。不过立刻有孩子向她拍着胸脯保证,“倪老师,你放心,我会去班里做广告的,让他们都来参加。”

  在自然观察中,学生们都很放松,想象力也是天马行空,校园操场上一个普通的洞,就可以让他们浮想联翩——蛤蟆的窝?还是蛇的窝?只有这一个门吗?还是还有别的洞口?高年级的孩子们辨认出来这是狡兔三窟,一本正经地给学弟学妹们科普。也有孩子们发现昆虫是很棒的建筑师,有一种毛毛虫可以用叶子和丝把自己包裹在里面,特别有趣。

  好玩的自然课不仅受孩子的欢迎,校长和别的老师也兴趣盎然,植物胸针课上,就有两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胸针。“自然教育的课程还可以和劳动教育结合到一起。”倪啦说,明年,她想在学校里申请一块地,做一个蚯蚓堆肥的PBL项目,教孩子们如何利用蚯蚓堆肥,“蚯蚓的生活和生物有关、化肥的变化过程、化肥的氮磷钾又有化学的内容,里面可以研究的东西可多了。”倪啦说,她的想法也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所以她对自己的自然教育社团也更有信心了。

标签:孩子;课程;自然课;无患子;香樟;老师;社团;蚯蚓;胸针;大自然责任编辑:钱华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