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西溪湿地朱鹮回归试验正式启动 长三角湿地保护一体化行动拉开帷幕

发布时间:2021-04-01 10:03:28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斯金叶 俞倩

rB4AiWBkp9SAKEZ1AAD-WAZPubo892.jpg

长喙毛茛泽泻

rB4AiWBkp9SAH6TsAAJoRrTWPfM425.jpg

中华水韭

rB4AiWBkp9SAYsbrAAFdh2YL354170.jpg

朱鹮

  春日的西溪湿地,水草丰美,野趣盎然。恰逢2021杭州西溪花朝节,沁人花香,清脆鸟语,游人纷纷前来踏春赏花。

  为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助力杭州市开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探索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新路径,昨天上午,“长三角湿地保护一体化行动暨西溪湿地朱鹮回归试验启动仪式”在杭州西溪湿地举行。

  71家国家湿地公园协同保护,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地处江海交汇地区,汇聚了我国最大的江、河、湖、海复合型湿地,在全国湿地生态系统中独具特色。众所周知,长三角地区湿地生态系统连通性好,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展协同保护成为长三角湿地保护的发展趋势。

  在启动仪式上,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发布“长三角湿地保护一体化行动联合宣言”,并共植“三省一市友谊树”。借此契机,开拓长三角“合力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共同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的新局面。

  活动现场,嘉宾游客还一同参观了“长三角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就展”,一睹长三角地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际重要湿地之风采。

  在同期举办的“长三角湿地保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三省一市”围绕长三角湿地保护一体化行动进行专题研讨和交流。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国际湿地公约科技委员会主席雷光春,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田元,分别就长三角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价值和数字化湿地生态保护作专题报告。

  牵手下渚湖,西溪湿地首次进行朱鹮回归试验

  朱鹮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素有“东方宝石”“吉祥鸟”的美誉。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由于猎杀、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等因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后经我国科研人员的多方努力,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陕西洋县发现的7只发展到目前全球5000余只。

  浙江省于2008年开始实施朱鹮易地保护与浙江种群重建项目,从陕西引进10只朱鹮,在德清下渚湖湿地设立朱鹮种群重建基地,并于2014年在下渚湖湿地实施野化放归,共放归朱鹮33只。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朱鹮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现总数已达到491只。虽然经过30多年的艰辛保护,我国朱鹮种群数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仍未摆脱濒危的状态。为此,扩大朱鹮野外种群,降低致危风险,对朱鹮的保护十分必要。

  离下渚湖不远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也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在浙江省林业局的指导和支持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牵手德清县下渚湖湿地朱鹮种群重建基地,正式启动西溪湿地朱鹮回归试验。

  德清县下渚湖湿地朱鹮种群重建基地具有优良的朱鹮种源群体、完善的朱鹮繁育基地和先进的科研技术,为扩大浙江省朱鹮种群建设具备了良好的科学繁育理论基础和朱鹮保护经验。目前,德清县下渚湖湿地朱鹮种群重建基地已科学选取了8只朱鹮正在进行野化训练,双方将共同为朱鹮安家而努力。

  中华水韭和长喙毛茛泽泻,将携手落户西溪湿地

  西溪湿地现有维管束植物711种,昆虫898种,鸟类193种,发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

  在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华水韭的回归仪式。中华水韭将携手同样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长喙毛茛泽泻,共同落户西溪湿地,这也是西溪湿地首次引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西溪湿地的工作人员介绍,中华水韭是我国特有濒危水生蕨类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认为是植物界的大熊猫,是出现于数亿年前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局部地区,江苏南京、安徽休宁、浙江杭州等地均有发现。中华水韭多生于没过根茎的浅水和沼泽中,对湿地生态变化的指示作用非常灵敏,对生长环境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另外,长喙毛茛泽泻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生长于浅水和沼泽中。

  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经过多年的保护,西溪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目前总体水质保持为Ⅲ类,核心区域可达Ⅱ类,这为中华水韭、长喙毛茛泽泻等珍稀植物的生长,也为各种鸟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标签:朱鹮;长三角;西溪湿地;中华水韭;朱鹮种群;湿地保护;国家湿地公园;德清县责任编辑:钱华良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