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矛盾基层化解 群众拍手叫好

新安镇“三治融合”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9-11-15 15:56:10 来源:今日德清 记者 徐超超 通讯员 谢伟勇

  “弟弟欠的赡养费,应该找哪个单位帮忙协调?”“邻居建房,用了我家一部分土地,我该去哪说理?”“工程干完,甲方却一直拖欠钱款,咋办?” 

  这样的“疑惑事”在基层并不少见。如何让群众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新安镇的应对之道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意愿……“三治融合”的思维让基层治理产生了新的变化。 

  旧状:问题容易复杂化 

  “由于知识面窄、处理方式单一,大部分群众遇到问题往往不是报警,就是上访。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自己也是劳心又劳神。”回忆起几年前刚到综治办时遇上的情况,新安镇综治办副主任费亚红眉头紧锁。“归根结底就是基层治理不到位。” 

  基层治理格局不完备的弊端,在群众纠纷中显而易见。两年前,新安镇舍东村两邻居因宅基地争执不休。在一次争吵后,双方报警。一旁,看热闹的村民围了一圈又一圈。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眼瞅事态扩大,问题一时半会儿又解决不了。几个村干部和有威望的老党员站了出来,拉开两人,分别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几天后,在村干部和老党员的协调下,两家人达成和解。 

  这件事给了费亚红两个启示。“一方面构建完备的基层治理格局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基层治理一定要‘三治融合’,缺一不可。” 

  现状:解决纠纷有新途径 

  法治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向。要让法治在基层治理开花结果,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 

  “刚开始举行法律大讲堂时,群众的参与率就非常高,说明群众对这方面的需求其实很大。”费亚红说,新安镇去年开始在全镇12个行政村(居)逐步建立法律援助站、推出法治学习固定日、邀请律师授课……向群众普及法律意识和正确的维权方式。 

  普法效果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申请法律援助解决矛盾纠纷。上个星期,因弟弟一直拖欠母亲的赡养费,多次讨要无果后,丁先生找到新安镇综治办希望申请法律援助。在综治办的帮助下,丁先生在县法律援助中心顺利得到法律援助。“多亏村里常有律师来上课,才让我晓得解决纠纷还有法律援助这条路子。”问题有了转机,丁先生感慨道。 

  基层治理难,难在群众不参与。“干部埋头干,群众一旁看”的现象比比皆是。为此,新安镇凝聚联村干部、村干部、网格长、网格员、乡贤、党员的力量,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基层治理铁军。“他们不仅在基层治理中带头表率,还能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费亚红说。 

  前段时间,舍西村在推进全域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决定清理存在多年的围墙和篱笆,村民心中难免有些不愿意。为了让工作顺利推进,村干部、网格长、网格员不仅出主意,还主动带头拆。少了围墙和篱笆,多了鲜花绿叶点缀,村民看到村貌焕然一新,陆续转变了态度。 

  展望: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 

  每年评选最美青年、最美乡贤、最美婆婆、最美儿媳、最美党员等;乡贤出资设立垃圾分类公益资金;网格长主动出让土地修建停车场……基层治理的热潮一浪接着一浪,全民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基层治理的格局越来越好。 

  据新安镇综治办统计,与去年相比,今年申请法律援助的人数增加30余人,增幅约300%;到县上访人数下降16人,降幅约75%;派出所接警率下降10.16%。 

  “基层治理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形成良性发展的长期趋势。”新安镇综治办主任杨中强介绍,接下来,新安镇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治理手段,注重治理实效,完善常态化运行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标签:治理;新安镇;基层;法律援助;运行机制;赡养费;村干部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