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条件受限时,垃圾如何分?

发布时间:2019-08-19 07:22:28 来源:宁波日报 见习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张路 范奕齐

  “没有洗干净的牛奶盒,被候车的乘客丢进其他垃圾桶时,我应不应该去劝阻?”最近,陈霞娜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

  “乘客们在吃完早餐后,经常会产生牛奶盒之类的垃圾。按照我的知识储备,清洗干净的牛奶盒属于可回收物。但是公交车站往往不具备清洗的条件,那乘客们是否就能心安理得将牛奶盒扔到其他垃圾里面?”

  无独有偶,记者乘坐地铁时,也遇到了类似的场景。实在吃不下的面包理应扔到厨余垃圾桶内,但往往地铁、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并不设厨余垃圾桶,甚至有些宾馆、写字楼只设置了其他垃圾桶,那么是否就能将食物丢进其他垃圾桶?

  积极创造条件,拒绝“理所当然”

  吃不完的食物没处扔,受污染的可回收物没处清洗……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将垃圾按照规定方式清理,并将其丢到最合适的场所,这种令人为难的场景,想必很多市民遇到过。对此,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作出了解答。

  “由于客观条件受限,以至于无法将垃圾投放到最为合适的垃圾桶,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表示理解。但是,我们依然希望市民尽可能地减少公共场所中厨余垃圾的产生,并为可回收物的清理创造条件。”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饮料瓶、牛奶盒等被污染的可回收物,如果市民愿意多走几步前往洗手间清洗,或者带到上班场所再行处理,那就皆大欢喜了。“当然,如果实属无奈,将这些垃圾当作其他垃圾投放也未尝不可。毕竟,被污染的可回收物原本就属于其他垃圾的范畴。”

  不过,这种“宽容处理”仅仅是条件受限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而不应该成为市民“偷懒”、拒绝分类可回收物的借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指出,如果小区内的居民以此为由,将本可以在家清理的可回收物“理所当然”地当其他垃圾处理,这种情况就是不被允许的。如果情况特别恶劣,负责桶边督导的志愿者就会对其进行劝诫,甚至视情况对此类分类不周的垃圾进行拒收。

  虽然在公共场所,客观因素的限制不可避免,但多走几步,办法总归是有的。“与其担心没有垃圾桶时,手中的垃圾无处可扔,不如一开始就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陈霞娜表示,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车,推行“无饮食车厢”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希望大家能够在车站等候时多一些‘光盘’,少一些丢垃圾时的纠结”。

  公共场所的垃圾桶规范吗?

  为了督促家庭成员开展垃圾分类,陈霞娜在家里放了10个垃圾桶。主次卧室、书房、洗手间、梳妆台、阳台各放一个,客厅、厨房里各放两个……在陈霞娜眼里,这些角角落落里的垃圾桶,更像是对一家人的鞭策,提醒他们要让垃圾“对号入座”。

  “不得不说,垃圾桶到位后,家人的分类自觉提高了许多。因此,我认为,正确、规范而清洁的垃圾桶对于推行垃圾分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陈霞娜说。

  红绿蓝黑,垃圾分类。四色的垃圾桶更像是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气氛的提升者——标志正确、形象清洁的分类垃圾桶远比贴在墙上的宣传海报有说服力。然而,当前我市四色垃圾桶的设置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前不久,在我市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全民纠错行动中,不少标志问题被暴露出来。

  据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副主任余宁介绍,分类标识使用失当的情况目前在我市普遍存在,主要集中在分类标识错误、类别颜色错误、文字表述错误以及细分种类错误四个方面。

  “在鄞州区姚隘路上的一个加油站,我们在检查时发现其他垃圾桶的桶身上贴有红色的‘不可回收’标志,而在慈溪客运中心站,一组垃圾桶上错将‘其他垃圾’标成了‘其它垃圾’,且可回收物颜色也被错标成了黑色。”

  记者在走访中还看到,除了分类标识使用失当外,很多商超、写字楼和宾馆的地下车库或电梯间经常出现单个的其他垃圾桶。这些垃圾桶一般是由原本的垃圾桶贴上分类标签而来,实际上却与“垃圾分类”的初衷渐行渐远。在一家大型超市的地下车库,环绕一周足足有10个垃圾桶,全是贴上“其他垃圾”标签的老式垃圾桶,那么“分类”两字在这里又有何意义?

  虽然现阶段,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心主要在居民家庭,但垃圾分类的整体氛围需要整个社会一起来营造。确保城市里的每一个垃圾桶都清洁合规,宁波仍在路上。

  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

  样本家庭:

  陈霞娜(党的十九大代表、宁波市公交总公司36路驾驶员班组长)

  分类感言:这几天有朋友告诉我,他们小区新进驻了“搭把手”智能回收平台,想要以此为契机把垃圾分类做起来。现在,宁波市垃圾分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希望我们走出小区,走进公共场所时,也能像在家里一样,认认真真处理好每一样垃圾。

标签:垃圾桶;垃圾;垃圾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分类;乘客责任编辑:孙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