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四明乡村惊艳蝶变

—— 宁波市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纪实

发布时间:2018-07-24 07:18:06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何峰 通讯员 方敏

  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谋划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我市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由此深入推进。

  筑梦于乡野,奋斗于山海。

3196289_bw-zhangwei_1532353045114_b.jpg

  时光,这支神奇的画笔,在四明乡村描绘壮美的画卷。15年来,我市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展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明持续向农村延伸,城乡融合更为紧密,一场“内外兼修”的乡村蝶变就此上演。

  潮涌东海岸,一次次创新,一次次跃升。从“千万工程”出发,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治理更优,一个个兼具“颜值”和“气质”的村庄在四明大地熠熠生辉。

  农村美、乡风纯,乡村绘就新画卷

  山乡新雨后,闲鹭栖枝头。趁着小雨暂歇,海曙区龙观乡李岙村村民洪锡全来到村里的桂花公园散步。“我们村的排屋整洁敞亮,花园里小桥流水,品质不输城市的高端社区。”他自豪地说。4年前,李岙村以联户自建方式推进新村建设,已建成247套联排住宅和90套多层公寓,精美雅致的浙派民居,成为苍翠群山中的一道风景。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盯牢居住品质,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基础项目入手建设美丽乡村。”市农办主要负责人说。

  近些年,“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态建设”“农村安居宜居美居”“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四个专项行动联袂推进,打造品质之城的脚步,从三江口走向广袤的农村。

  每天傍晚,宁海梅山村垃圾清运员金华飞开着智能清运车“走村”,村民听到音乐,将垃圾桶放至智能清运车的扫码区称重、读卡。一户一卡,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可追溯。这是宁海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的缩影。

  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宁波先行一步,擦亮乡村秀色。目前,全市1025个建制村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居全省全国前列,红黑榜公示制、垃圾分类积分制等创新举措名声在外;2014年起投入73亿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治理村庄2139个,去年开始实施新一轮提升行动。

  海岸边远眺壮阔海天,山林中领略古韵遗风,阡陌间欣赏生态野趣……不同类型、各有特色的文明示范线在四明大地遍地开花,10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农村居民的精神家园,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的“桃花源”开始连成片。

  农业强、农民富,产业澎湃新动能

  美丽乡村如此多娇,引得城里人向往不已。美丽环境激活美丽经济,精品民宿、乡村酒店、特色庄园、慢生活区、创意农业等新业态不断出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就此打开,农民薪金、租金、股金、养老金多元增收的格局已具雏形。去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71元。

  “搭上大花园大景区建设的快车,我们村的发展将再次加速。”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党总支书记邬明忠说。从2003年开始,借助“百千工程”契机,该村整治河道、清理垃圾、扮靓家园。田园变花园、农村变景区、农民变员工,村民亲手打造的新家园,成为都市人休闲的后花园。目前,全村有农家乐19家、民宿10家,客房近百间,老房子焕发“新活力”。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让强村富民不再是“纸上谈兵”,去年该村村集体收入超过300万元。

  改革活农,打开乡村振兴新天地!4月24日,象山在全省首发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的不动产权登记证。鹤浦镇小百丈村村民王定龙接过宅基地资格权人证后连呼“想不到”,70岁的他一次性收到5年租金8.5万元,原本破败荒废的老宅,成了增收的“黄金屋”。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须兴旺。

  一个人管理8.64万只蛋鸡,一个人管理300亩水稻田。现代农业的“奇迹”,正在慈溪现代农业开发区上演。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泰国正大集团、新疆西部牧业、海通食品集团等国内外25家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这个15.5万亩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近些年,我市立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吹响发展绿色都市农业的集结号,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在全省率先跨入农业现代化阶段。“去年,我市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3183元,居全省第一。”市农业局负责人说。

  新平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聚集乡村,“上山下乡”的人才、信息、资金产生“化学反应”,催生出农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正成为创业的热土。这几天,在奉化尚田镇青农创客中心里,赵洁和伙伴忙着处理如雪花般飞来的水蜜桃电子订单。“我们要把附近农户的特产卖到更远的地方、卖出更好的价格。”3年前,赵洁带着创客团队来到这里,策划出草莓花束、水蜜桃酒等爆款产品,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城市,我们要扎根农村、深耕农业、服务农民,见证乡村振兴。”赵洁说。

  融合深、治理优,城乡一体新气象

  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再到城乡融合,宁波的探索与创新,从未停止。多年来,我市坚持“城乡一张图、全市一盘棋”,让农村人口“聚”起来、基础设施“联”起来、公共服务“沉”下去,推动共享发展、协调发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海曙区岳童村位于四明山脚下,除了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对标”城市,在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以及社会养老保险的均等化方面,同样和城市“无缝对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村民以前头疼的子女教育问题,海曙通过组建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向加盟的广德湖小学延伸,村民和城市居民同样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岳童村党委书记汪莉萍自豪地说:“我们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市生活。”

  城乡融合,宁波敢为人先。201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标准一致”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5年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贫困人口现象,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4年保持缩小,2017年达到1.8∶1。

  我市始终把城乡融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投资60亿元的“城郊十园”正在城市核心区周边加快布局。“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园区,而是城乡形态重构、产业集聚、要素融合的一个新载体、新平台。”市农办主要负责人表示,除了“城郊十园”,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城乡融合的新型载体也在抓紧谋划建设。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保障。2014年,宁海开始推行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出台《宁海县村务工作权力清单36条》,让小微权力有了明晰的边界,推进村务工作阳光运行。”宁海县农办主任田仲启说。“规范小微权力”写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的“宁波案例”“宁波经验”走向全国。而发源于象山西周镇杰下村的“村民说事”制度,融“说事、议事、办事、评事”于一体,说出稳定、说出和谐、说出发展,已在我市全面推广。

  征帆催发,振兴乡村东海之滨再起航。上半年,我市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将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等9个专项行动,建设22个重点项目工程,全力争创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为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建设“名城名都”提供坚强支撑。

  宁波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在不断深化“千万工程”的基础上,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一以贯之抓好美丽乡村建设,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争”“抢”“拼”“赶”的姿态,朝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目标阔步前行。


标签:乡村;振兴;城乡;整治;美丽乡村;示范;融合;宁波责任编辑:孙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