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个村(居)里脱颖而出,站上第一季度李家巷镇垃圾分类排行榜首位。在长兴县李家巷镇刘家渡村,尽管这个成绩公布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但至今不少村民还会挂在嘴边,脸上是掩不住的小得意。
这是一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地处李家巷镇西北,靠近318国道、李家巷大道。居住人口4000多人,其中近2000人都是外来租户。在这样一个人口结构复杂的地方,家家户户门前的两个垃圾桶里却很少看到不规范的分类情况。村民们都说,这是小建国主任带着大家伙用“脚力”拼出来的。
小建国名叫沈建国,今年46岁,是刘家渡村委会的副主任,跟垃圾分类“杠”上是2018年的事了。这项工作太难,但坚持下来,村容村貌将发生很大变化。用他的话说,这是党总支书记沈新华带队、团队作战、全员配合的结果。
记得2018年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初期,在小建国主任牵头下,驻村执法队员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李家巷中队的吴松其、村督导员柳玲华、清运员邵竹青、低收入帮扶户李某及以陆欣荣为队长的和治理事会老娘舅志愿者服务队等成为村里垃圾分类工作的核心力量。
结合农村特色,这里的垃圾分类宣传办法很“土”。除了常规分发宣传手册、垃圾分类兑换礼品外,家家户户的厨房里还贴上了一张垃圾分类“清单”。一到饭点,小建国便带着团队上门,厚脸皮地成了村民饭桌上“不请自来”的常客。
“那个时候,每天都跟着小建国主任走村入户,一天下来,手机上显示的记步数都不少于15000步的。”长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李家巷中队执法队员吴松其说,作为一线执法人员,在日常做好老百姓垃圾分类宣传的同时,也要手把手进行指导分类。特别是在刘家渡村,因为该村新居民较多,且均来自全国各地,其风俗习惯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他们在新的环境下适应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们不能搞“一刀切”的执法罚款,更多是需要一份耐心与细致。
从不会分到愿意分,这个过程一定有“痛苦”。不少村民嫌麻烦,有抵触心理,小建国就一遍遍上门,拉家常套近乎,当然主要目的还是不厌其烦地指导和宣传。更何况亲戚朋友都在同一个村,慢慢地,许多人开始接受并努力尝试着配合垃圾分类工作。如今村民们垃圾分类做得好不好,看看村里公示的“曝光台”就知道。
这几年,小建国主任和村委委员沈森林等人一门心思扑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当村里的面貌愈发整洁时,他们也愈发充实。“争取下一季度的垃圾分类排行榜,我们还是第一!”有了大家的配合,小建国主任的目标越来越清晰。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