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正文

湖州南太湖新区“四举措”深化源头减量

发布时间: 2023-06-29 12:58:08 来源:

  湖州南太湖新区现有175个小区、12.3万户居民、2500余户商家,近年来,以示范片区创建为契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模式,通过四项举措深化源头减量工作。截至目前,生活垃圾总量较去年减少1.014%。

  正向激励,培养分类习惯

  居民小区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精准分类模式后,推广使用智能投放柜,通过称重计量和正确投放两个维度对居民分类投放行为进行积分奖励,积分可用于兑换油盐、肥皂等生活日用品,积极带动居民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形成了稳定的参与人群。同时,设立桶边值守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以邻里情促参与,以相互督导促正确投放,居民参与率从60.9%提升到85.87%,前端分类正确率从87.33%提升到98.4%。

  优化收运,规范沿街商铺

  深化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撤除占道垃圾桶1200余个,实行“定时定点”流动上门收运模式,进一步培养商户“袋装分类、定时定点”的习惯。同时加强监管,对于违规对方生活垃圾的行为,作业单位及时上报,社区、执法等部门上门宣传劝导,对屡教不改的进行行政处罚,并将垃圾分类行为纳入文明经营户评选标准。

  回应需求,完善便民服务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需求,“个性化”定制配套服务。对于不便上下楼自主投放垃圾的老年人,龙溪街道采取上门收集的方式,保障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对于容易错过投放时段的年轻上班族,仁皇山街道在距离居民楼稍远的位置设立24小时生活垃圾投放站,在不影响“定时定点”投放要求的基础上为作息时间不固定的居民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参与积极性。同时,对小区生活垃圾实行“二次清运”,即每天早、晚投放时段结束后,立即组织垃圾清运,做到“垃圾不过夜,清运不扰民”,提升辖区人居环境。

  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水平

  充分运用“小睿”等智慧督导设备和智能积分卡,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居民投放习惯和季节作息变化,因地制宜调整投放时段,杜绝定时投放“一刀切”的情况。对于违规投放行为和异常情况,进行实时识别、自动抓拍,后台第一时间提醒管理员及时处理问题,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有效解决了监管取证难、宣传成效低等问题,形成可持续的长效管理机制。

标签: 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定时定点;督导;分类模式 责任编辑: 庞世豪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