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洛隆社区有这么一位志愿者,他是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退伍老兵,他曾以优秀志愿者身份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由拳路131号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劳仁元。在他居住的小区,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劳志愿”。那么他是如何在垃圾分类的道越走越远呢?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着手垃圾分类工作,“劳志愿”就遇到了难题。由拳路131号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开放式老旧小区,新居民达到80%以上,给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带来不小的困扰。为此,“劳志愿”紧跟时代潮流玩起微信群,线上线下相结合对垃圾分类进行全覆盖宣传。通过上门入户,他和每一户居民添加微信好友,每日在群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每周推出“分类小课堂”,以小奖品激励更多居民参与其中。而当发现有居民把垃圾混放时,“劳志愿”会顶着“无声抗议”去居民家里敲门。白天没有碰到的住户,他会做好记号晚上继续跑。有时候一户人家要跑上三四趟,时间长了,居民也就感受到了“劳志愿”的决心和真心,混装越来越少。
“劳志愿”总笑称:“我的名字叫劳仁元,就是叫我‘任劳任怨’呢。”
作为一名垃圾分类专员,“劳志愿”知道要让小区变好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于是,依托社区,组建了“楼道红管家”,而他则成为了一名“总管”,每月定期开展红管家服务,让楼道红管家负责楼道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每次收到楼道红管家反馈的新入住居民信息后,“劳志愿”便会第一时间上门,细致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有机会,“劳志愿”就会带着楼道红管家成员参与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培训会,参与垃圾分类检查。
“劳志愿”所在小区有位女居民,离了婚有点抑郁,一天要抽两包烟,垃圾从来不分类,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都被她骂走,是出了名的“刺头”。社区书记跟“劳志愿”说,你们微网格垃圾分类完不成100%,有99%也不错了。但“劳志愿”始终不放弃,坚持给她宣传分类知识,还一直开导她。直到有一天半夜12点,“劳志愿”突然收到她的微信说家里臭得不行,请他帮忙去看看。“劳志愿”到她家一闻,果然其臭无比,翻箱倒柜终于从一个抽屉夹缝里找到了一只死老鼠,等处理完死老鼠再帮她把抽屉洗好回到家已经凌晨两点了。那天晚上,“劳志愿”虽然身体很累,但心里很开心,从那次以后该住户永远是最配合垃圾分类的一位。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劳师傅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用一言一行为做榜样示范。通过“劳志愿”不厌其烦的宣传和细致入微的工作,目前小区的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100%,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到98%以上,成功创建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对此,“劳志愿”表示:“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我希望自己能有力量去感染身边的每个人都来参与垃圾分类,参与志愿服务,这是我的梦想、我的信仰。”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