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工作需要,乐清市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快马加鞭建设完善垃圾终端处置设施,避免因终端处理设施缺乏导致垃圾分类后再混收混运混埋问题,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目前,乐清市已建成垃圾餐厨厂1座、焚烧厂1座、农村资源化站点6个、园林废弃物处理厂1座,终端处置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自动作业餐厨厂落地 易腐垃圾“变废为宝”
为了加快乐清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有效控制餐厨废弃物的流向,保障卫生安全,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2020年,乐清市结合实际情况投入建设餐厨可再生资源利用中心项目,占地面积45亩,总投资2.16亿元,日处理规模达310吨。
餐厨厂采用“预处理+联合中温湿式厌氧消化产沼”工艺,通过破碎、挤压制浆、加热提油等步骤,可以使餐厨垃圾固相与液相最大程度地分离,低含水率的固废运出厂外协同处置,液相除杂后进入厌氧发酵系统。将产生的沼气用于车间运作的能源循环,有机率高的沼渣运往加工厂制成有机肥,产生的废油脂炼制成工业油脂,而其他固废将送往焚烧发电,实现资源安全而有效的“二次利用”。
除了技术赋能,乐清市还借助数字赋能,建立了餐厨垃圾智能管理平台,将“垃圾产生——车辆清运——末端处理”的全流程数据实时推送至平台,并开发小程序共享平台数据,主管部门、镇街根据权限可随时在手机端、客户端查看垃圾产生量、清运时间、频次、人员、处置情况等信息。
此外,为加快提升易腐垃圾处置设施负荷率,乐清市出台《乐清市易腐垃圾收运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由市分类办负责统筹协调,行业主管部门下发签约通知,各乡镇具体落实签约任务,在全市范围内推进餐饮店、学校食堂、机关食堂等场所与取得特许经营许可的单位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协议,实施统一收运处置,目前已签约4200余家,签约率已达70%。截至2022年末,乐清市餐厨垃圾日收运量达到约90吨,高峰时达120余吨,厨余垃圾日均进场量约10吨,全年共处置易腐垃圾1.85万吨。
农村资源化站点提标改造 实现易腐垃圾“就地处理”
近年来,乐清市大力推进农村易腐垃圾就地处理,建成并提标改造智仁乡、芙蓉镇、岭底乡、淡溪镇、磐石镇等5个乡镇共6个农村资源化站点,下达运行维护资金共120万元,在易腐垃圾终端设施建设及运维上下足了功夫。
农村易腐垃圾在村民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中比重较大,加之易腐垃圾存在容易腐烂、含湿量大、不易储存,经过长距离运输之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磐石镇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融合智能化、标准化、集约化等要素,建成磐石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对全镇垃圾分类从源头分类到分类收运进行专业化管理,全力打通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
在磐石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心的易腐垃圾处理站内,易腐垃圾被倒入机器内,经过垃圾分拣、粉碎、沥干、发酵、高温处理等多道工序后被做成有机肥料,该中心每日消化5吨易腐垃圾,可以满足周边村民垃圾处理需求。
和磐石镇一样,淡溪镇也成功为易腐垃圾谋好出路。淡溪镇梅溪村日均产出约2吨生活垃圾,一年共计700多吨,资源化站点落地后,将村民产生的易腐垃圾加工成有机肥,其中部分供梅溪村使用,剩余的有机肥对外销售,一举两得的做法获得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吸引了众多群众前往购买。目前,乐清市6个农村资源化站点日处理能力共65吨,2022年共计处置易腐垃圾约1800吨。
园林废弃物处理厂建成 枯枝败叶“重获新生”
当前,乐清市城区公共绿地维护面积约368万平方米,行道树约2.2万棵,园林废弃物一年产生量约8000-10000吨。同时,公共绿地面积逐年在增长,日常产生的园林废弃物也无法处置。
为补齐园林废弃物的处理短板,乐清市组成专项课题组,组织精干力量,走访上海、江苏等地,开展针对性技术攻关,最终建成园林废弃物处理厂。
该园林废弃物处理厂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树枝粉碎机等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处理能力。粉碎机对废弃物进行粉碎后,木屑落入发酵池中,添加菌种,充分酝酿,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回归山林、滋养绿植、改良土壤、防寒保墒、修复生态,广泛用于绿地土壤的改良,实现“华丽变身”,不仅将污染降到最低水平,而且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目前,园林废弃物处理车间年处理能力12000吨,基本满足全市园林废弃物的处置需求。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