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坚持系统集成、重点治理、循序渐进、全民参与原则,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快递包装为重点,深入贯彻实施国家邮政局部署的绿色发展“9917”工程,推动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和循环化。聚焦绿色循环包装制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环节,系统推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管理,禁限一批难回收的快递包装制品的使用和流通,推广一批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循环一批新型包装和物流载具,建立健全高效回收体系,规范废塑料能源化处置,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快递包装协同治理体系,切实推动我县快递包装治理走在前列,全力打造“重要窗口”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我县预计于2022年底,率先在电商、快递企业全面落实快递包装治理工作要求,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快递包装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普遍推广,普遍推行科学适用的快递包装减量和绿色循环模式。2023年底,快递包装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可替代产品产能基本满足全县替代需求,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发展模式。
主要做法
主要以易回收、可循环包装制品为重点,推行绿色设计、引导市场化应用,建立绿色物流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大幅提升绿色可循环包装比例。
(一)推进绿色包装生产、绿色快递物流和配送体系建设。加强电商和快递企业与商品生产企业的上下游协同,设计并应用满足快递物流配送需求的电商商品外包装,建立健全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体系,探索构建邮件快件包装物回收“逆向物流”模式。鼓励电商企业推广使用绿色可循环快递包装,鼓励快递企业以及第三方企业建立可循环物流配送器具回收体系。引导快递企业通过与电商企业、第三方机构合作创新运行模式,扩大可循环快递包装箱应用范围,循环一批新型包装和物流载具,推广标准化物流周转箱循环共用。
(二)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管,加强政策引导,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前后贯通,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快递包装协同治理体系,加大快递包装治理的检查力度,开展快递包装绿色治理专项检查行动。推进产品与快递包装一体化,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大幅减少电商商品在寄递环节的二次包装。鼓励第三方企业进行向电商平台投放可循环回收包装,进行回收循环使用,以及快递企业与电商企业建立实施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绿色可循环快递包装。
(三)加强电商和快递管理规范。完善快递行业末端网点分拣、投递工作流程和封装操作规范。推动快递企业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对电商等协议用户和消费者使用绿色包装产品的引导,推动相关企业建立快递包装产品合格供应商制度。发布一批可循环包装绿色设计企业和产品名单,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引导生产企业按绿色可循环设计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可回收性。
(四)探索开展绿色快递网点建设。探索建设一批规范化的绿色快递网点,配备绿色纸箱回收站、垃圾分类设备、可降解快递包装袋、胶带、可循环利用快递包装盒、新能源运输车等节能环保工具。鼓励电商平台开展绿色消费活动,引导入驻商家使用环保可回收包装,鼓励快递企业主动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包装选项,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特色亮点
(一)加快推进绿色可循环包装回收系统建设。一是推动试点电商平台企业通过转发名录等方式,引导平台内企业积极使用可循环包装产品。二是强化试点寄递企业建立相关信息对接机制,针对试点线路或试点区域的消费者,在订单生成页面提示消费者选择使用可循环包装,明示可循环快递包装价格、使用规则、回收方式等事项。三是鼓励可循环包装生产企业由“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建立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设施和站点,建设互联网绿色可循环包装运营和监控平台,完善信息收集、评价、报告和通报工作体系,实现回收信息平台共享和分类集中。四是推进快递包装材料和产品绿色设计,鼓励使用单一材质材料,减少使用难以分类回收的材料和包装设计,提升快递包装的可回收性。五是注重末端整治和前端治理相结合,线上监管和线下监管相结合,加强现场回收。基层快递网点依托门店和社区,可以对已经使用过的包装箱采取累计积分、抵扣快递费用、有偿回收等形式回收。
(二)实行政府补贴性奖励政策。鼓励电商企业通过优惠返利办法,激励消费者协助回收可循环使用的快递包装。加强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建设,同步设置包装材料回收网点,引导消费者将可循环包装投放到回收箱,由统一的收运系统回收、中转至处理中心进行再循环处理,可根据投放物材料及数量对消费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量化可循环包装回收利用的标准,根据企业包装回收的实际利用率给予减免相关税收。
图示介绍
(一)绿色可循环包装示意图
(二)智能循环运营程序流程图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