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革同志是瑞安市公益组织人人爱心社的负责人,在长达十一年的社会公益服务中,他同时也化身成为一名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志愿者,并结合公益,琢磨出了“垃圾分类实际上更需要老年群体的主动参与”这一建设性想法。
瑞安人人爱心社成立已有十一年,先后与县前社区、南门社区、宾阳门社区结对,重点是为这几个社区的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和节日慰问,只要提起周永革这个名字,这几个社区上了年纪的老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比较多数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做垃圾分类思想工作的做法,他把重点放在了瑞安这个城市里有一定比例且有大幅上升的的老年人。他认为,2021年《瑞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人口年龄构成分布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6916人,占总人数的16.24%,较上一次人口普查以5.37%的速度在增长,但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这一群体往往被忽略。实际上,老人们对垃圾分类和回收一点都不陌生,他们都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节约意识早已根深蒂固,对物品的回收再利用更是了然于胸,他们面对垃圾分类时比年轻人更加“拎得清”,周永革满怀信心:只要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逢春节、五一、中秋等节日,包括周末,周永革都会带着爱心社的志愿者们,除了上门看望老人们,在陪伴他们的同时,还不时耐心地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普及。
以南门社区68岁的张奶奶为例,原先,她每天都要上下楼扔垃圾,可现在几乎不再下楼,子女每天都在探望她时带走垃圾。像张老太太这样的老人对垃圾分类不难掌握,他们年轻时就经常分出可回收垃圾,分类经验反而比年轻人丰富,子女们陪她聊天后,临走的时候只需顺手带走她已经分类好的垃圾。她笑着说,现在省力了不少,这也是给瑞安的垃圾分类做了自己的本分。
周永革教社区老人如何垃圾分类
同时,“退而不休”的张奶奶自己还积极投身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经常和身边的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主动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监督者”,有了自己的“老年团”,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在周永革的带领和组织下,日复一日始终坚持,终于成效出来了,几个社区的很多老人垃圾分类意识增强,并成为日常习惯,他们认真对待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重视环保,清楚分辨垃圾分类蓝、绿、红、灰4种颜色的垃圾桶,而且可以很有耐心地把各种垃圾进行分类,放在不同的回收箱中,真正助力瑞安的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不仅仅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他们的绿色环保行动也更多了,比如在外喜欢自备保温杯喝水,减少垃圾的产生;用过的玻璃牛奶瓶清洗干净,进行二次利用;他们购物都是使用随身携带环保袋,从不购买塑料袋……
结束志愿服务后的合影,左二为周永革同志
美化环境,人人有责。周永革说,在未来岁月里,他会继续坚持做一名垃圾分类宣传的使者,让城市更加干净、美好。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