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正文

瑞安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夏彬彬

发布时间: 2023-05-24 15:55:58 来源:

  夏彬彬,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科学教师,于2019年开始参加垃圾分类讲师培新,共进行了60多次垃圾分类宣讲,服务时长达800多小时,受益人员多达10000多人次。平时注重保护环境,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环保工作,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的“学习者”

  最开始接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因为老公是一名环保主义者。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为了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垃圾分类技能,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垃圾分类讲师,为瑞安的垃圾分类贡献更多的力量,参加并通过了瑞安市垃圾分类志愿讲师培训。从此,开始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为了更好地传播垃圾分类的知识,不断地完善宣讲的课件,使内容更加有趣生动,并且联系生活,想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妙招。

  垃圾分类的“实践者”

  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所以我们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所以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夏老师无时无刻都在践行垃圾分类,从源头使垃圾减量化,在生活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物品循环使用,轮流使用。在物品被迫成为垃圾后,坚持践行垃圾分类,及时收集可回收物,引导学生利用废弃的塑料瓶做成垃圾桶、笔筒、种植花盆等。号召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次午餐后都会将厨余垃圾收集好,带到学校植物园的堆肥区,带领学生将堆肥箱里制作出的“天然肥料”用于种植,让学生体验垃圾分类的快乐。

  垃圾分类的“传播者”

  学校是垃圾分类传播的重要阵地,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的《环境与我们》单元中有一课专门是解决垃圾问题,但是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只能大概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想要在生活中实践起来几乎不可能。为了切实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垃圾分类的方法,夏老师对教材进行统整改进,把垃圾分类做成单元项目化学习。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去了解垃圾的来源,调查统计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产生的垃圾,产生内驱力践行垃圾分类。还记得一个学生说:“我们必须要减少垃圾数量,对垃圾进行分类,不然我们以后可能真的要住到垃圾堆上方了,想想都觉得可怕。”学生通过驱动性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可行的垃圾分类推广方案”,经历调查——统计——设计——展示——改进——宣讲等过程,对垃圾分类有了深刻的认识,制作了垃圾分类海报、垃圾分类宣传的歌谣、垃圾分类的小妙招口号、垃圾分类的桌游,通过儿童化的形式宣扬垃圾分类的精神。夏老师还根据最新课标的理念设计了《垃圾分类我能行》、《低碳生活》等假期项目化学习实践作业,帮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夏彬彬,作为一名热心践行和推广垃圾分类的市民和人民教师,在不断努力奉献她的一份力量,并且她将不断保持这份热情和初心,继续做垃圾分类的实践者和推广者,让更多的人一起垃圾分类,一起保护环境,共创绿色家园。

标签: 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瑞安市;实践者;宣讲;妙招 责任编辑: 庞世豪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