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温州,有这样一群垃圾分类大学生志愿者,他们不满足于拉横幅、发传单、开讲座……这样传统且“单向”的宣传方式,他们渴望用年轻人的视角、创新的态度去对待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凭借自己所学用科技赋能垃圾分类科普宣传,为绿色生活插上“创新”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0年,在一次大学校园垃圾分类志愿活动中,作为志愿者的季桂军第一次接触到了垃圾分类这项绿色低碳新时尚。在活动中,季桂军意识到同学们对于拉横幅、发传单、开讲座的简单宣传方式提不起兴趣,这让一场原本“声势浩大”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实际作用上大打折扣。
这一次活动的经理,让季桂军萌生了一个全新的想法,研发一款“智能学习机”让垃圾分类宣传有互动、有意思起来,让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变成一种快乐。于是,这支由5名大学生组成的青年创客团队说干就干,加入鹿城垃圾分类“时尚推手”志愿者团队。他们发挥自身“创客”特点,瞄准“垃圾分类”中的各类“疑难杂症”,开展了极具针对性的前期调研工作。从宿舍楼到教学楼,从食堂到课堂,他们认真细致的统计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垃圾分类“难题”,把大家最纠结的、最难分的、最容易投错的“垃圾”全部打包输入“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校园版垃圾分类学习机模型,开发出了第一代具有学习测试、互动游戏的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并在学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欢迎。
有了校园版学习机的成功实践,“时尚推手”青年创客团队有了足够迈出校园助力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底气与信心。他们主动与鹿城区分类管理中心开展合作,通过设计便携式垃圾分类智能学习机,积极参加鹿城区范围内各类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活动,并在鹿城区“千场宣教”志愿活动中收集广大群众的意见,不断扩充垃圾分类“数据库”,不断完善智能学习机。目前,该智能学习机“数据库”已达数百种日常生活垃圾种类,并且拥有最新的《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管理条例》答题功能模式。
现在,季桂军和他的团队一起经过几年的持续修改、增加、完善,这款垃圾分类智能学习机已开发到第4代,不仅设计越来越精巧便捷、内容也更加丰富。如今,在鹿城区每一场垃圾分类志愿活动中,智能学习机都是不可或缺的“志愿者”,不仅担当现场垃圾分类的“考试官”,还是和居民互动百搭的“游戏机”,深受大家的喜欢。
据悉,在季桂军和“时尚推手”青年创客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第五代”能对话的学习机也已投入小区试用。不仅于此,季桂军和他的伙伴们还将重点放在“语音互动”“人机交互”等新领域,开发包括垃圾分类跳舞机、体感分类、模拟分类等8项与垃圾分类科普相关的发明专利。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