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无废城市和实施“双碳”战略是我国一脉相承、高度契合的重要举措。在垃圾分类领域,如何拯救更多“放错地方的资源”,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如何解决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的短板,使之有效衔接融合发展?一直是困扰城市治理的重要问题。
越城区在“越分越美”的战略思维引导下,从垃圾分类前端开始切入,运用市场化手段减轻分类成本,倡导“为用而分,分而必用”,倒逼再生资源回收,积极推动两个体系融合,完善了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机制,为实现价值协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点位整合
在越城区塔山街道罗门北村小区能看到往日的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上摆放着一台智能化回收设备,它由四个箱体组成,除了能够实现正常的垃圾分类功能外,还增加了再生资源回收的功能。
这款设备可以满足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的投放外,开放了纸板、瓶子、塑料、玻璃、织物、金属等投放口子,这样一当两便的投放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激励同步
居民分类投放之后,肯定会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因为智能化设备会准确识别出你的分类情况,如果分类正确会给予你积分奖励;当然更大的“财富”还在后头,可回收物的智能箱体会给你投放的物品进行称重,并且分门别类给出价格,直接以积分的形式打在你的积分卡上。小区居民每次投放垃圾时,只要看一看屏幕上的数字,每日、每周、每月的垃圾分类数据都显示得一清二楚。同样你投放可回收资源的次数和所得的积分也一一记录在案。
人员合并
以低价值可回收物为例,若没有前端分类,靠后端的人工分拣技术成本奇高,但现在这个问题在源头就得到了解决,因为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同时也是再生资源回收的工作人员,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自“两网融合”在越城区塔山街道罗北社区开展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居民踊跃参与,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也大幅提升。此外,越城区还组织了多场次的再生资源回收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数据同台
“两网融合”体系的建立,打通了垃圾分类信息平台与智能分类回收点、微信小程序、分拣贮存转运等数据的传输渠道;同时投放数据溯源、积分管理、便民服务点、视频监控及大数据分析等相关基础功能也在同一个平台展示。运用数字化管理,不仅可掌握两项业务的实际运行情况,能够动态监管,而且对业务部门的数据采集和事后考核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