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鄞州区已经建立了“智能+人工”双线并行的可回收物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全区已安装居住小区智能回收箱352台,公共场所智能回收箱231台,建立流动回收点205个,城镇居民小区回收站点覆盖面达到100%。截至目前,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71%。
数字赋能,推广便民之举
积极推进政企合作,充分运用物联网、车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识别等技术,搭建可回收物“投放—收运”一体化智慧平台,推动垃圾收运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融合”。在没有再生资源用房且空地较小的社区、学校及公共场所,积极推广安装“搭把手”智能回收箱,把回收网点设置到居民家门口。居民通过手机终端APP、微信小程序等,可快速寻找并智能导航到离自己最近的智能回收箱,实现所有高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有偿投售”,得到的金额可立刻提现存入个人微信或支付宝帐户。智能回收箱的推广使用,既解决了可回收物堆存产生的占空间、气味难闻等问题,也提高了居民分类投售可回收物的体验感和积极性。
图为居民实用“搭把手”可回收物箱
人工兜底,解除后顾之忧
针对部分居住小区条件有限,无法安装智能回收箱的,多措并举,通过“人工+流动”的形式,实现可回收物应收尽收。一方面打造“人工回收站”,推进再生资源回收服务进社区,利用社区再生资源规划用房或废旧集装箱改建为“人工回收站”,以传统的方式收集可回收物。另一方面,采用智慧物流回收车点对点上门回收服务,特别是针对废旧家具类、废旧家电类等大体量的可回收物,实现有效收集,有效防止没有硬件条件的老小区成为可回收物体系中的“灯下黑”。
多措宣传,调动参与热情
可回收物循环利用不仅是垃圾分类的重要内容,也是源头减量的关键一环。为此,鄞州区积极借势借力,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仅2021年就累计开展宣传活动1015次,发放宣传册30000余册。一是“手把手”教导。在智能回收箱运行初期,分类办、社工、物业、企业技术人员等通过上门走访、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等多种方式,详细介绍智能回收箱的功能、使用方法以及优势特点,帮助居民减少“磨合期”,更便捷地认识和使用“新武器”。2022年鄞州区参与智能回收箱投递的居民达到125.6万人次,总计回收总量6696.39吨。二是校社联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校社联动工作,积极培育垃圾分类“金色少年”,发挥学生垃圾分类小当家、小督导、小喇叭、小能手、小志愿者的作用。在家校社互动中,鄞州区德培幼儿园成立了全市首个旧物改造工作室,每月推出不同的改造主题,鼓励幼儿及其家长以亲子制作的形式共同改造旧物、设计环保标语、制作分类主题绘本等,寓教于乐。还建立了“破零破碎”回收中心,将每周五定为回收日,幼儿将家里积攒的可回收物带到幼儿园,由家长义工和师生一同分类整理,仅一个学期该幼儿园就可累计收集可回收物3627公斤,自觉参与回收活动的家庭超九成。三是开展系列游学活动。不断深化“垃圾去哪儿”系列游学活动内涵,通过开办社区专场、面向全社会招募、妇女专场等多种,带领不同的人群参观回收利用分拣中心,让居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回收利用的有益之处。
规范收运,完善体系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可回收物的收集运输工作,一是对车辆外观标识、密闭情况、车载监管设备等作了具体规范,着力推动可回收物收运市场的优化升级,逐步淘汰“小散乱”企业。二是依托“搭把手”智能回收平台,形成“智能设备满仓预警(即满即清)—平台自动派单—车辆就近接单—物流线路优化”的收运闭环,不但大大降低清运成本、提高清运效率,而且也让终端回收设备始终以正常状态满足群众随时投售的需求。三是不断优化中末端建设,积极培育建设分拣中心和终端处置企业,目前我区已有生活源再生资源分拣中心2个,其中废纸类1个,综合七大类1个;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7家,并全部纳入商务数据监测系统。
图为鄞州区首台全品类智能回收箱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