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正文

承诺里的使命和责任

杭州市上城区垃圾分类办负责人 徐玮栋

发布时间: 2023-04-03 16:49:38 来源:

  徐玮栋,中共党员,1984年10月出生,2003年12月参军入伍,服役期间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嘉奖数次,现任上城区垃圾分类办负责人。2005年退役后从事环卫工作,曾先后担任上城区小营环卫所业务部长、南星环卫所设施部长、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垃圾分类办负责人。任职期间,曾获2022年度杭州市劳动模范、2020年度杭州市高水平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度上城区劳动模范、2016年度上城区G20杭州峰会工作先进个人。

  “用心干事、激情奉献”是他作为党员的承诺

  “用心干事、激情奉献”是徐玮栋作为党员的承诺,也是他工作中的真实表现。2006年经政府安置进入环卫系统后,他在生活垃圾中转站从事垃圾运输工作,每天凌晨穿梭在大街小巷收集生活垃圾,对寻常人来说又脏又累的工作,他日复一日、任劳任怨地干了两年。2018年他被借调至上城区城管局,先后从事公厕改建、后勤保障、犬类管理、数字城管及广告管理等工作。2015年,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工作表现,他被再次借调局机关从事环卫保洁和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

  垃圾分类牵涉面广、琐碎复杂,面对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等形势,作为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徐玮栋勇挑重担、迎难而上、亲力亲为,每天早早来到单位,骑着小电驴走街串巷,带队指导街道、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他白天奔走在辖区的各个路段上,每天下班后还要总结复盘一天工作,确保每项任务落实到位。各街道的每各集置点、每处投放点位,他都了如指掌。

  他用敏锐的眼睛发现问题,用灵活妥善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了提升垃圾分类检查督查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他以数智管理为抓手,联合第三方企业创新研发了数字化巡检系统,以数字化巡检监管、全流程线上管控、高效率闭环处理、巡检结果可视化四大功能为支撑,形成问题上报、整改销号、复查评估全流程闭环,精准定位、实时反馈小区垃圾分类情况,压实了基层垃圾分类责任。该系统上线时还获得了《杭州日报》等省市各级主流媒体报道。

  责任与使命,是他甘于肩负的生命之重

  老话常说“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垃圾分类要做好,关键在于“人”、难点也在于人。怎样真正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怎样做好“人心”的工作是推动分类进展的关键因素。在“垃圾分类”这场“全民战役”中,徐玮栋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将党的工作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积极参与党员贴心直通车等志愿服务工作,在服务中引导街道、社区党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等活动,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

  在业务工作中,徐玮栋独当一面、雷厉风行,担任上城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期间,他统筹协调,调配各方人员落实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提出并推行“三定三服务”工作模式,以生活小区定时投放、清运车辆定线定类收运、属地街道定量考核的方式,夯实基础工作,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提升了垃圾分类工作质效。2015-2017年,他负责的垃圾分类考核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名,2018年,上城区获评浙江省垃圾分类优秀县(市)区。2021年杭州市区划调整后,他继续担任垃圾分类办负责人,日常考核成绩领跑主城区,获2021年度全市“三化四分”考核工作三等奖。

  疫情防控、亲力亲为,他时刻不忘为大局聚力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国蔓延。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徐玮栋挺身而出,毅然而然地冲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大年初二,他被紧急调至应急平台参加应急防控,年初三,由于居家隔离人员急剧增加,属地卫生服务中心人手紧缺,为保障隔离户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他第一时间调动三家保洁公司人员为隔离户上门清运垃圾,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清运人员每天最高要上门收运1700余户家庭的生活垃圾。

  在积极投身抗击疫情一线的同时,徐玮栋不忘保证垃圾分类工作正常运转,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指导街道、社区保持线上垃圾分类宣传,做好涉疫垃圾的清运,垃圾投放点、集置点的消杀工作。疫情防控期间,随着口罩使用量增大,对于使用过的口罩妥善处理尤为重要。徐玮栋叮嘱各街道、社区要设置专用垃圾桶用于废弃口罩投放,同时要做到单独投放、及时消杀。

  三年来,他平战结合、亲力亲为,牺牲休息时间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在杭州爆发,他主动担当,在肋骨骨折的情况下坚持带病上班,积极协助采荷街道做好四季青服装市场的核酸检测、场所码管理等任务,为保障工作提供助力。

标签: 责任编辑: 庞世豪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