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追星消费花样多 专家提醒保持理性谨防上当
2018-05-11 14:3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见习记者 王海涵 记者 王磊

  今年以来,大一学生思琪(化名)在QQ空间一共发了54条原创“说说”,其中41条都与偶像有关。

  年初,一档偶像真人秀节目在某视频网站播出后风靡一时。被节目里的偶像吸引,她“路转粉”了。参赛偶像的成绩由线上投票与现场排名票数相结合决定,在规定日期内,网站用户可以通过投票通道对心仪的偶像投票。

  思琪每天为偶像投150票,这要花上1个小时。因为操作过于频繁,她的手机常常卡顿,无法登录网站。由于害怕手机因此“瘫痪”,思琪每天都要卸载再重装网站App好几次。节目播完,偶像开始巡演。思琪所在的粉丝群里,有很多人决定去看巡演,她也在默默攒钱,希望可以去现场见见偶像。

  为偶像打call五花八门

  线上刷票只是粉丝日常追星的一部分。投票网站的账号能在淘宝上大量购买,普通账号和VIP账号价格不等,而购买账号所用的资金来自粉丝的“集资”。

  在线下,有专门的粉丝“集资群”,群里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资金进行管理,所集资金用于购买投票网站账号,制作明星海报、立牌等。

  宝姐(化名)前后花了两万元为偶像买账号和水票。对于“集资”,与宝姐同属一个偶像后援会的子禾(化名)说,“‘集资’不管多少都可以,一分钱两分钱都是对偶像的心意。”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投票小组的“宗旨”。刚上大学不到一年的艳芬(化名)追了某偶像男团成员两年多。她参与过每日转发明星微博等活动,在她看来,微博“控评”(通过点赞评论来掌控微博热评——记者注)要尽量用带图评论,文案要有质量。

  艳芬介绍,除票数外,网站“直拍”(即表演时针对单个选手进行的拍摄——记者注)的播放量、微博评论、排行榜等都成为粉丝的“必争之地”。而“直拍”与投票一样,也有自己的“快捷方式”,粉丝可以通过改变播放设置、登录多个浏览器等方式,让电脑自动重复播放视频,为偶像“打call”。

  近日,大学生张小欣(化名)把QQ字体换成了某男子演唱团体成员的“手写字体”。追星路上,她为偶像的生日应援“集资”过,也刷过中国、韩国的各种娱乐排行榜单,还专门买了各种视频网站VIP,只要偶像“露脸”的节目,她必然“追到”。

  18岁大学生李昂(化名)的偶像没能从综艺节目里顺利“突围”,这让她很伤心,“我到现在还不能接受这个结果,有天曾哭得‘喘不过气’,现在好多了,就是心里‘堵得慌’”。

  在偶像比赛期间,李昂在一个有1000多位粉丝的投票组担任管理员,每天至少要值班3个小时,“自从管理投票后就没有午睡了,晚上再也没有早睡过”。

  综艺节目有责任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

  “追星也算打开我的眼界吧,我获得了一种‘自我感动’,从偶像身上汲取正能量。”李昂认为,“粉丝圈很可爱,同担(一同追星的人——记者注)是偶像之外最能支撑、吸引我坚持下去的因素”。

  “我有一个闺蜜,她追星之后我们的共同话题少了好多,以前天天聊天,现在聊不到一块儿。她经常给我发好几个综艺视频链接,我根本不会打开看。”大二学生雨欣(化名)觉得追星太疯狂不合适,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有时候,雨欣看到闺蜜因为偶像失利难过得大哭,觉得这样“很不值得”,“我觉得追星的前提是要把自己变得更好,不要让追星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我会看一部好的电影、电视剧,也会喜欢里面的演员,但我不会把他当成偶像狂追。现在当红的‘小鲜肉’明星,我也不感兴趣。”从来没追过星的大学生张薇(化名)身边有追星的同学朋友,就像“着了魔”,她不能理解他们为何会这么喜欢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

  追星多年的艳芬觉得自己一直都“安分守己”,顶多在草稿纸上写写偶像名字,偶尔逃课回宿舍看偶像的生日会直播。

  “我家人不能理解疯狂追星行为,认为这样连点儿‘自尊’都没了,所以我一般不跟父母聊偶像。”艳芬喜欢跟同学、朋友分享追星心得。

  “年轻人有社交和情感需求,在一群人的社交过程中,需要某种主题作为共同话题,明星的某些特质刚好满足了年轻人共同的社交需求。”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认为,追星不能影响到个人、家庭和他人的正常学习、生活,追星也只是部分年轻人生活中一个“阶段性的插曲”,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热情便会消退。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胡昭阳认为,综艺节目吸引粉丝,发挥了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但同时也应该加强“涵养培育”的功能,引导青少年理性、适度追星。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吸粉’能力极强,容易收获粉丝忠诚度。粉丝追求与明星之间的情感联系,追求社群内部的情感联系,这是可以理解的。”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师陈旸同时提醒,年轻人追星需谨记两点: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粉丝群中的社交有局限性,生活中有更多东西值得年轻人去学习、探索和追求;二是粉丝线上消费时,请擦亮眼睛,不要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 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水韵江南 两美浙江”——2017浙江“最美家乡河”推选

    "水韵江南 两美浙江”——2017浙江“最美家乡河”推选

  •  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1
  • 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