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原创 正文
2017浙江“最美家乡河”——松阳松阴溪③
坐拥绿水青山 探路绿色崛起 松古大地共享“美”的红利
2017-12-28 12:08:19来源:浙江在线记者 季建荣

  编者按: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北宋状元沈晦因眷恋松阴溪畔的美景,而选择在致仕后定居松阳,那是一种单纯地对于“绿水青山”的爱恋;时光荏苒,松阴溪的美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不断升华,勤劳俭朴的松阳人与松阴溪早已“融为一体”,相联相生;肥沃的松古大地有了松阴溪的滋养,人杰地灵、民熙物阜;静谧的松阴溪有了松阳人的守护,流淌千年、生生不息。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依水而居,水因人而美,如今的松阴溪畔,“人水共生”的和谐氛围已然形成。

   俯瞰松阳生态滩   

  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季建荣)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的人开始注重健康的品质生活。一直以来,松阳县在谋求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

  近年来,松阳县在松阴溪治理过程中,充分融入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在提升水环境安全的同时,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

  生态滩:一块镶嵌在松阴溪上的“绿色翡翠”

  隆冬的清晨,雾霭包裹下的山城逐渐苏醒。松阴溪畔的生态滩上,迎来了第一波前来锻炼的市民,他们三三两两,或跳舞,或打拳,或行走。但谁能想到,这块滨水而建的湿地公园,3年前还只是松阴溪畔的一块不毛之地。

  生态滩原始风貌

  说起生态滩规划建设的初衷,松阳县水利局副局长曾建伟记忆犹新:“这个地方位置比较独特,刚好位于县城核心区,是县里提出沿江开发战略的主要位置,有景观上的需求。同时,该区块周边缺少公共活动场所,而该地块面积较大,有近4万平方米。把这里作为一个河道内的湿地公园来打造,刚好与百姓健身、休闲功能相结合。”

  为此,松阳县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这片区域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建设。生态滩设计完全遵循生态、低碳的理念,强调宜人的生态环境和轻松的休闲空间,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未对滩地周边进行硬质护岸,全部采用的本地树种进行防护,尽可能地保留了原生态。

  在绿化栽种上,生态滩更多的选择本土植被,以寿命长、生长力强的香樟、枫杨、垂柳等为骨干树种,其中适当种植紫薇、山茶花、樱花、梅花、鸡爪槭、红枫等灌木花卉。空地上满铺的草坪、草本花卉,岸边是连片的芦苇荡、美人蕉,看似高矮不同却又相辅相成,错落有致。再加上景观建筑物的点缀以及1000余米环生态滩透水砼路面的串联,整体自然、和谐、大气。

  现如今,生态滩已成为是松阳田园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新标志,一个集自然观光、养生休闲、运动康体等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往来市民络绎不绝。一位在生态滩上健身的阿姨甚至笑言:“自从这里有了生态滩,边上的房价都涨了好多嘞!”

   松阴溪绿道闭合圈示意图

  松阴溪绿道:一条串点带面的“黄金纽带”

  周末闲暇,邀三、五好友,踩着单车,沿着松阴溪绿道一路骑行,放松徜徉在青山绿水间,幸福感油然而生。

  如果你喜欢历史,途中的诸多古村落是你的不二选择;如果你喜欢喝茶,大木山万亩茶园是你最佳目的地;如果你喜欢小吃,沿途各具特色的的土特产、农家菜,一定不能错过……

  以时间为节点,松阴溪流域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历史,而建成的60公里松阴溪绿道就是串联这些历史的“黄金纽带”。

   松阴溪绿道亲水平台

  松阳县副县长黄德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松阴溪绿道是以松阴溪两岸环线道路为主线,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水环境为底色,有效整合田园松阳优美的山水资源、传统的村落资源、浓郁的人文资源,将当地的水利文化、耕读文化、茶文化等完全融入其中,这是松阴溪绿道独具一格的设计理念。

  在建设上,松阴溪绿道充分利用山、水、树、石、草等原生态元素,实现地有形、树有神、水有声、石有根、草有阴,顺应地势,因势而就,一步一景。最大程度保留沿线水湾、滩涂、湿地、坡地、深潭等自然河道特性,避免刻意打造,减少人工建设。使绿道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自然天成。

   松阴溪绿道上举办山地自行车竞速赛

  “松阴溪绿道串联和辐射城市、郊区、乡村和景区,是松阳人民日常生活和外来游客参观游览的重要通道,同时绿道对沿线茶叶种植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等有着极大带动作用,沿线依托绿道而发展的品牌旅游、乡村民宿等产业正逐步壮大,百姓增产、增收途径也因绿道的建成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黄德慧说道。

  据了解,以松阴溪绿道为主体的松阴溪水利风景区已经在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目前,松阳县正致力于将松阴溪绿道打造成水生态精品工程,计划到2020年全县将建成各类滨水绿道120km,并力争创成5A级景区。

责任编辑: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