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宣讲集结号 正文
党群共护“钱江源”
2017-05-11 12:11:12来源:龙泉市住龙镇作者 周思雯

  古时起,住龙镇是风水宝地,山为“浙南林海”,境内山高涧深,林木茂盛,风光秀丽,美景早就出了名。尤其是镇边这条乌溪江还被称为“钱江之源”,水质自然没的说,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可来过之后,却给政府提了几乎同样的一条意见。

  原来,依当地老风俗,家家户户都拾掇得挺干净,一直都有每年把木板门、桌椅搬到村边的溪水里冲洗的传统,以及把垃圾随手往河道里扔的陋习。

  虽然也不算是大污染,但风景那么美,河面上飘着塑料袋,河道里蚊虫滋生,也确实不太像样子。不过,这从老辈人就传下来的“习惯”,要改起来,还真不容易。起先,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把道理掰开揉碎了讲。村民们也纷纷点头表示理解,可隔天,还是会下意识把垃圾扔在了河里。扔完了,才想起这档子事。村里的党员一合计:干脆,咱先带头下河去拣。发现扔一个,就去拣一个。

  还别说,这招挺管用。住龙镇到底还是乡风淳朴,都是乡里乡亲的,看着别人卷起裤腿下河去捞自己扔的垃圾,村民们脸上就挂不住了。一开始是扔了以后,又主动下河去捞起来,后来,再没有人往这河里扔垃圾了。多年的“老习惯”,就这样改过来了!

  接着,镇政府还从外面拉来了一批彩色的分类垃圾桶,放置在村头巷尾。还是靠老办法,又让村民们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村干部还会定期去检查,卫生保持的好的家庭都能领到小红旗插在自家门口。这要是别人家有红旗,自己家没有,能让村民懊恼好几天呢!

  环境基础打下了,可总觉得美景里差了点儿什么。村里的干部又开始查资料、学经验,弄了个“活水进街”的方案。

  具体呢,就是让活水进入老街,并在门前宽敞的村民家挖出几方池塘,以水把街串起来。

  这事儿可不比垃圾分类。一听要动自家门前的“风水”,很多村民头摇得像拨浪鼓。当时,有两户人家家门口的池塘都挖好了,可他们临时又不同意了。村干部们好说歹说,跟他们商量着要不先铺上石板,等他们想通了再把石板拿起来就行了,可他们死活不同意。没办法,我们把挖好的沟渠又给填上了。”

  村两委干部只好拿老街的亲属们先“开了刀”。村里的支部委员项清文带头,先在自家亲戚门前挖了几方小池。后来,陆陆续续动员了几户人家,一共开了9座池塘。

  然后,从河里引来活水,在池里养上了石斑鱼。石斑鱼对水质非常挑剔,水稍有些污染,便难以存活。可自从在池子里安家以来,鱼儿们都游得欢着呢。这些亲眼可见的欢跳着的鱼儿,又成了住龙镇这一脉好水的金名片。游客们前来,不但能游山看水,还能品尝住溪里吃着优质水成长的河鲜。一传十,十传百,来的人一拨接一拨。

  这下,可让那些之前家门口不愿挖池塘的村民们羡慕得不行。那两家临时反悔的村民早就后悔了,多次来找村里希望重新挖开。可这两年镇上又实施了‘电线入地’工程,线路都埋在地下,已不能随便挖了……现在,好几户村民主动去买了鱼苗,跟有池塘的人家商量着,借塘养鱼呢!

  放眼未来,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美丽河道”建设将与“633”精品线、精品村打造等相结合,建设天然泳池和人工沙滩、创意农业景观田、河岸游步道、碧龙红色主题防洪堤、水塔百里生态沟等工程,以此带动住溪、龙星、水塔、西井等其他村镇的“周末经济”。如今,乌溪江沿岸的美丽图景越铺越长。

责任编辑:仲瑶卿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