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建设美丽定海 创造美好生活——大美定海抒画卷
2014-10-20 08:13:30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浙江日报10月20日讯舟山定海美,美在哪里?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

  古人的诗词这样描绘:“遥山万迭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千年定海,春秋已始。徐福寻仙泊舟处,海上丝路通道口,良渚文化出土地,沥港平倭显威名。鸦片战争保卫战,三总兵喋血捐躯,六千战士忠魂归天。风云定海,慨当以慷。

  如今,人们在歌里唱着,“你是海岛海浪的壮丽画卷,你把跨海长虹挂在了海天之间。”今日定海,百业蒸蒸,生机盎盎,花繁锦绣,风正潮平。定海,穿越古今,美丽从容。

  定海人不放弃逐梦,美丽仍在延续。“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山绿、地净,加快打造经济繁荣、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生活幸福的群岛新区美丽定海”——前不久出台的《中共舟山市定海区委关于建设美丽定海创造美好生活的实施意见》中,如此描绘。

  蓝图绘就,美化环境的行动坚定而迅猛。定海人向污水宣战,向违建宣战,向臭气宣战,打造“天蓝、水清、山绿、地净”的环境。污染企业关闭整治,河水清澈如许;荒山一改容颜,绿树亭亭如盖;违建拆出新空间,市民们在其中翩翩起舞……

  美丽环境给了定海人更好的美丽生活。从白墙黛瓦的渔村到碧海蓝天的海滨,从偏远海岛到繁华城区,扑面而来的,是海洋生态文明的奋力探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干劲勃发,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清醒认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定海的美,美于内,发于外。

  这条河,有不老的容颜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把树梢染黄的时候,金塘镇仙居社区71岁的康林根老人已经骑上自行车出发了。当上河道保洁巡视员的这几年,他每天惦记着要去大柳河监督保洁工作的进展。

  这个秋天,大柳河的水泛着清澈的绿。徐步走在河畔,康林根述说着河水的变迁。

  大柳河两岸街巷纵横,古人逐水筑居,倚河行商,极为繁盛。“大柳河直通大海,听说,旧时运木材的船只要在入海口卸下木材,等海水涨起来,木材自然就会顺着河道漂进来。”康林根描述着大柳河往日“舟楫如云,帆樯蔽日”的盛景。幼时,他和同伴去上学,也要特意游过河去,比一下泳技。

  岁月流淌,河水汤汤。千百年来,大柳河滋润两岸,造就了物阜民丰。然而,关于大柳河的美好记忆,却在20世纪80年代戛然而止。“河岸边的泥土,一经冲刷,就带进了河。此外,沿河居民一边在河里张网捕鱼,一边倾倒生活垃圾、污水。”康林根还记得,有一年,河水猛涨,淹上了居民的房顶。

  河中汲水的欢乐不再,治理大柳河,迫在眉睫。2012年,大柳主干河治理工程正式启动。拓宽整修河道,桥梁扩建,绿化两岸……一系列工程相继实施。“施工长度是4.9公里,河道拓宽到60米,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这是金塘‘五水共治’重点工程。”年近七旬的康林根,曾跟着镇上的干部一起,清理河道里的垃圾。

  治水速度和成效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康林根老人再也不用因为一片垃圾,跟老邻居们争得面红耳赤。每天,2艘保洁船在河面往来穿梭,居民们会自觉将垃圾清理干净。康林根有时会觉得,大家不再需要他这个巡视员了。

  “以后还会种上成行的柳树。我们老了,大柳河都不会老!”眼前的大柳河,水面泛着温柔的光,康林根说,这还是他儿时记忆的模样。

  链接:

  定海区自全面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以来,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14年计划总投资7.95亿元,截至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5.6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1%。在“三河”治理上,定海区已清理完毕29条垃圾河,29条黑臭河,完成第一阶段治理。全区554条河道全面实施“河长制”及河道保洁机制,2013年,定海区荣获全省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工作一等奖,成为舟山市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此外,定海城区护城河启动绿化试点工程,在河道放置固定浮箱,种上荷花、睡莲和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建设水生植物带,不仅使城区河道水质得到提升,又美化了城区环境。

  这个村,有股文艺范儿

  “老乡,壁画村怎么走?”在定海区干([石][览])镇,不时有慕名而来的自驾游游客这样向人询问。新建社区由南洞、里陈、黄沙这三个紧邻的自然村组成,又称“南洞艺谷”,如今尤以“壁画村”闻名,农舍白墙上绘满了“红梅喜鹊报春晖”,也有穆桂英挂帅图等彩图。

  2009年,定海区干([石][览])镇新建社区以打造全国大学生采风创作基地为蓝图,挥毫落纸,开始了一幅特别的新农村建设画作,不仅让彩画爬上墙,更建起渔人码头,添置饱经沧桑的退役绿皮火车,改造农舍为海岛风情的仿古建筑……

  “壁画、渔船、火车、远山近水,如此多的作画素材让这小小的山谷成为艺术生采风的胜地。”舟山市东海中学老师裴海涛已数次带队来此采风,这次一同前来的还有20多名刚学水彩画的学生。去年,社区共接待艺术学院大学生2万余人次,这些师生不仅在村里吃住消费,更带旺了人气。

  游客越来越多,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了村里,袁善娟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她和姐妹、弟媳四人回村合办农家乐。“咱全靠画招揽客人,招待的都是画画的人、看画的人,干脆农家乐就取名‘画春园’吧。”

  红烧肉、酱爆辣螺、糖醋马鲛鱼、手撕牛肉……别看袁善娟的农家乐并不大,掌勺的弟媳可不简单,烧的菜一点不比大厨师逊色。小院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还接待了美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世界各地的游客。现在,像她这样的农家乐村里已有10多家,有的一年能赚10多万元。

  前年,知名画家张高俊被请到村里,定期开设农民画培训班。一年多来,培训班已经开了5期,50多个村民参加了学习。其中年龄最大的81岁学员周德英,经过10天的学习创作,绘制完成了他的第一幅画——《春耕图》。

  在新建社区党支部书记余金红看来,村民不成熟的习作里孕育着一个产业和山村的未来。“渔民画是极富舟山特色的东西,等村民绘画技艺再成熟点以后,就能融入到挂件、茶具、壁挂等纪念品中,作为画村文化游的一大卖点。”

  链接:

  这个长假,东海大峡谷、茶人谷、南洞艺谷等景点深受游客追捧,“生态谷”成了旅游热词。串联起生态谷的一个个小村庄,是定海区近年来致力于打造的“美丽定海示范村”。其中,马岙社区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紫微社区结合茶人谷景区与人文休闲,山潭社区则致力于打造景区式的休闲养生基地,开创美丽海岛社区新风貌,而新建社区正在申报“浙江省文化创意小镇”。

  截至目前,定海区已成功创建白泉镇等省级生态镇(街道)10个、马岙社区等市级生态示范村6个、文昌社区等省级以上绿色单位(社区、学校、家庭等)达56个。一个个农渔村“盆景”,连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企业,有个“绿色密码”

  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的码头上,一艘等待装修的耙泥船静静停靠着。岸边,几条喷淋管道不断往船体上喷水。

  “喷出来的都是海水,就像给船洗澡,为的是减少碰撞摩擦,保护船体。这是我们公司的小发明,节约水又节省油漆。”增洲造船设备动力部副部长金伟光笑言,节约用水这一项,每年就可以为公司节省近10万元,“自从搞了清洁生产,我觉得人人像是发明家呀。”

  增洲造船是定海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的典型案例。10余年来,定海推行清洁生产,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节能项目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增洲造船看来,清洁生产不是简单的栽树种草,也不是单一的清理垃圾,它贯穿在清洁能源使用、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制造的全程。为此,增洲造船公司专门成立了清洁生产审核小组,先后投入几十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处理排放污水,循环利用废油,环保处理固体废弃物和安装节能照明设备。

  “严格”二字体现在清洁生产的每一项指标上: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余能回收利用率、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及验收通过率……每个指标都必须精准,而且要与老数据进行对比。

  焊接车间的“长流水”、设定时间的节能灯……哪里的电费、水费超标,后台的能源管理系统看得一清二楚。“管住这些浪费,先期投入的成本老早就收回了。比如废油循环利用这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75万元。长远来看,清洁生产肯定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金伟光算了一笔账。

  这只是一个开端。再过段时间,几十个感应式冲水厕所将在公司正式投用。此外,一套更加智能化的能源监管系统正在筹备建设。“以后,清洁生产的各项指标都可以在上面显示,规划方案也会更加科学合理。”金伟光拿出了厚厚一本清洁生产的册子,上面的规划表已经排到了明年。

  链接:

  定海区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快建设浙江定海工业园区、舟山国际粮油产业园区、舟山国际水产品产业园区、金塘西堠工业园区、金塘北部出口加工贸易园区、定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六大工业产业平台,推进“工业强区”建设步伐,把清洁生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之举”。

  从“无烟工业园”,到“去除鱼粉臭味”,定海在工业强区的建设实践中,把环保标准作为产业和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为保护环境设置了一道“绿色门槛”。一批绿色企业相继涌现。4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绿色企业。

  新小区,幸福敲上门

  “60岁以上的人可以去医院检查身体了,免费的!”早晨8点不到,岑港街道桃花苑小区的周忠明已经在小区里挨家挨户通知了一遍。他回到家,顾不上吃饭,赶紧翻出另一张纸,今天还得通知居民们去社区领取生活物品。

  周忠明梳着中分发型,衬衫整整齐齐,皮鞋一尘不染。看派头会以为他是个地道的城里人,实际上,在他人生71年的时间里,有52年是农民。

  因为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周忠明一家从最偏僻的马目社区韭菜塘村,搬至岑港街道的安置小区桃花苑。他的身份也由一个农民,变成了城镇居民。“现在,刮风落雨不怕。以前,天好怕旱,下雨怕涝。”他用一句地道的舟山话来描述自己前后生活的改变。

  “以前,我和老伴就是在家种种地,养养鹅。生了病,得走半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医院。”周忠明还说,子孙们都在城市里读书、工作,想见一面也难,他们都是在他的梦里长大的。

  2012年春节前,他和老伴搬到了桃花苑的新家。他特意将亮闪闪的门牌号擦了又擦,这意味着,他成了一个“新区人”。

  听街道干部说,“最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在周忠明的概念里,“城镇化,就是干事的方法跟农村不一样了。”

  他和村民们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以前在地里锄地的粗手,现在拿起了电脑鼠标;以前走山路去赶集,现在一个快递就到了家门口;以前路上随便走,车子随便停,现在走路得过斑马线,停车得找车位。“新区的变化日新月异,阿拉不改变,怎么称得上是新区人呢?”周忠明和老伴收拾整齐,准备着晚上去小公园听戏。

  走出桃花苑,街道上“精心打造精品集镇”的横幅迎风招展,人们毫不掩饰对城市文明生活的向往。听散步的老人说,住进了新小区,生活更美了;开饭店的老板说,大桥通了,客人多了,生意越做越红火;外来的打工者说,新区,就是第二故乡。

  链接:

  怎样的城镇化,才能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融得入、过得好?定海区近年来大力推进渔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从最初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到现在的“农家草舍变别墅,出门香车替脚步”,超过1万户渔农民实现了安居梦。

  自2009年以来,定海已累计启动实施农房集聚建设项目51个,全面竣工项目25个,在建项目18个。累计完成农房改造建设14250户,改造建设面积226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5.8亿元。

编辑: 单世高(实习)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