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垃圾分类质变浙江 正文

家校社三方联动 宁波分类时尚遍地开花

2021-10-20 15:16:27 浙江在线 文/王同文
 

  编者按:垃圾分类是一场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刻革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社会变革,既是民生关键小事,又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2017年,浙江省提出浙江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要“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决胜”的战略。

  源头减量、终端处置一体化、城市管理数智化、宣教进校园、严格执法……全省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符合当地实际、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治理举措。而今,垃圾分类使浙江焕新颜,城乡环境得到改善,资源被高效利用,浙江始终以绿色为发展底色,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为挖掘各地垃圾分类治理样板,浙江省分类办、浙江在线联合推出“垃圾分类质变浙江”系列专题。

  浙江在线10月20日讯(文/王同文)三江汇合,海浪诸天,逐水而生,因港而兴。宁波是第一个与世界银行开展垃圾分类合作的城市,宁波市一直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提高城市文明指数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交出了一份成绩斐然的答卷。

  宁波市自2013启动世界银行贷款宁波城镇生活废弃物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以来,截至2020年中心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比例达到17.54%,厨余垃圾的年收集总量达到19.32万吨,生产沼气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年减排量据估计超过5万吨。全市共建设完成投用了八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五座餐厨厨余厂。此外,宁波市还通过搭把手回收平台,有效破解了传统废品的回收难题,可回收物年回收量达到7.16万吨。

图片11.png

  家校社三方联合 强化垃圾分类教育

  近年来,宁波市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大平台,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效应。宁波市坚持将垃圾分类和文明校园评比、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已基本实现校园教育全覆盖,通过假期社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中。2019年宁波市将垃圾分类内容纳入中考;余姚市黄家埠镇联合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开展“政校合作”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深入农村、走进学校,宣传垃圾分类和环保知识,给宣教活动融入了艺术元素;同时组建讲师团队伍,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全覆盖式“敲门行动”,入户指导居民准确分类,提升居民分类意识,着重解决部分居民“知而不会”的问题。

图片12.png

  严管重罚 普法执法同步推进

  宁波市分类办和综合执法局开展垃圾分类联合巡查和专项执法行动,针对居民小区和经营场所实施“严管重罚”,落实“回头看”制度。执法局以“边执法边普法”的工作理念,发动志愿者与执法联动,开展“桶边督导”等活动,检查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小区物业的宣传、教育和沟通,结合“问题点”再次明确告知垃圾分类的标准和主体责任,双管齐下巩固成效。

  建立长效机制 实现动态管理

  将垃圾分类工作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美丽城镇创建、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工作相结合,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按照“网格化、智能化、常态化”要求,建立完善建设、管理、运营长效机制。在居民小区管理上,规范收运环节,以“小区”为细胞,通过铺设收运地毯、开展垃圾分类“除锈消点”式行动、执行不合格小区“对账销号”制度、成立督查群等手段,实现对小区的动态管理。在农村管理上,以四明山镇农村为代表的,探索出以“妇”带“家”、以“企”带“客”、以“旅”带“农”的模式,以点促面地推动农村开展垃圾分类的热情。

  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形成全社会参与、遍地开花之势,形成垃圾分类的“宁波时尚”。


责任编辑:钱华良
相关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是第一个与世界银行开展垃圾分类合作的城市,市一直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提高城市文明指数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