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夫妻在富阳开创小区“环保角” 回收再生物资14余吨

2021-02-05 17:04:56 浙江在线 通讯员 陈祎偲

  浙江在线2月5日讯(通讯员 陈祎偲)在这个垃圾分类被广泛倡导的年代,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成为热衷环保事业的人们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富阳,就有这样一户家庭,带着“为家乡环境作一点贡献”的初心,通过力行“简约”生活,倡导垃圾减量,带领资源回收,将环保理念深耕到身边每一个人的心里,为守护家园环境而无私付出。他们便是富春街道鹿山社区宋群英、董柳水夫妇。

1612512747375.jpg

  开创小区“环保角”两年多回收再生物资14.8余吨

  每周四晚上6:30,现代文苑小区的“环保角”便开始热闹起来,居民们纷纷将积攒了一周的可回收物集中到这里进行归类,最后交由回收公司统一回收。

  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是小区居民早已养成习惯的“小事”,而宋群英、董柳水则是这个“环保角”的“创始人”。2018年7月,他们积极参与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富阳站环保志工活动,通过上门宣传、开展“读书会”、业主微信群发动等方式,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资源回收”的环保理念植入小区,让越来越多的居民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城市正慢慢被垃圾所“吞噬”,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呵护。

  无论刮风下雨、夏暑冬寒,夫妻二人每周都会带领环保志工出现在“环保角”,帮助居民做好可回收物整理、打包、登记等工作。“起初,我发动了身边认识的十几户家庭加入‘环保角’,后来越来越多的住户加入进来,贡献出家里的可回收物,如今参与人群壮大到近500户,志工团队也逐步增加到12人。更有不少党员、孩子和热心居民自发加入志愿队伍,协助做好‘环保角’的分拣工作。”宋群英高兴地向记者亮出“成绩单”:“迄今为止,我们已进行了108场回收活动,回收再生物资14.8余吨,回收资金1.28余万元,一半捐给公益基金,一半用于购买生活用品回馈居民。”

  垃圾少了,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公益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居民们对宋群英夫妇的坚持与付出感动于心。“如春风化雨,润人心田”,志工高莹说。

  倡导“清净在源头” 让垃圾减量理念深入人心

  自从创立“环保角”,“清净在源头”便是宋群英夫妇一直倡导的环保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力行“简约”生活,减少“碳足迹”,把“清净”做到了极致。

  在小区环保微信群中,宋群英时常分享她的“减塑、惜物”日常,呼吁大家坚持“少买、少用、重复用、修理再利用”,比如不使用纸杯、餐巾纸等一次性用品;买菜自带环保袋,鱼、虾可以用保鲜盒装;粘满污垢的保温杯用自制酵素、苏打水清洗干净,还可以再用3年;剪开用完的牙膏管,用剩余牙膏洗刷鞋子,物尽其用……

  为了将“清净在源头”理念更深入人心,让更多人参与垃圾减量,宋群英夫妇自掏腰包,设计、印刷宣传单,购买绿色环保网袋、帆布袋、手绘黄麻手提袋,免费分发给小区居民。在端午、重阳等节日,还会组织开展环保手工活动,手把手教居民将废弃物品“变废为宝”。每年寒暑假,他们更是在“环保角”接待了来自富阳中学、永兴小学、新登镇小等15所学校45个班级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除了所在小区,宋群英夫妇更是将环保事业融入到各自的工作中。作为新桐乡民宿产业协会的秘书长,宋群英不仅自己带头做好“觅石”民宿的垃圾分类工作,还宣传发动周边其他民宿共同参与,如建议客人自带洗漱用品,少喝瓶装水,减少一次性垃圾的产生。她还给每家民宿发放了垃圾分类专用网袋,定期开展宣传和科普讲座。董柳水在桐洲岛经营皮划艇基地,多次组织来自区新联会、区侨联、新桐乡知联会分会、区农业农村局团委、慈济富阳读书会的70余名环保志愿者,开展“桐洲岛净滩”活动,打捞、清理水上与陆上垃圾。

  一路走来,公益不易。如今,宋群英、董柳水在富阳公益组织中小有名气,但一路走来所经历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冷暖自知。“能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一颗为家乡环境作一点贡献的初心。我们愿为前进路上的‘一束光’,指引更多人参与进来,行动起来。”他们坚信,“人人懂分类,实现垃圾减量”的日子一定会更早到来。


相关新闻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