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清淤,让美丽浙江碧水畅流

发布时间:2017-12-14 07:02:58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鲍玲 刘柏良

  浙江在线12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鲍玲 刘柏良) “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2016年开始,我省全面启动河湖库塘清淤工作,向污泥浊水宣战,向脏河臭塘宣战。

  攻坚战打响,浙江水利人发扬铁军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快速推进清淤工作。2016年,全省累计完成清淤1.36亿方;2017年,围绕剿灭劣Ⅴ类水,着力开展省、市控劣Ⅴ类水质断面所在河道、水系(河网)及小微水体清淤,全省完成清淤1.14亿方,提前四个月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大力度清淤,辅以科学系统整治,分布在浙江大地的河湖库塘日见清澈美丽,扮靓着美丽浙江,提升着水利保障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能力与水平。与此同时,在我省“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中,清淤拓浚作为关键一环,其快速推进带来显著成效,一条条安全稳固、强排成网、高水快排、引排通畅的“高速水路”已在我省各地形成。

  科学运筹  挂图作战

  不打无准备的仗。河湖库塘清淤工作伊始,我省即要求各地做好调查排摸。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清淤计划,出台省级层面相关政策,明确在资金保障、用地支持、产业扶持、科技创新等四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严格监管考核。

  制作清淤作战图,35854个清淤项目任务、完成进度对应落图,挂图作战。全省各地工程清淤、群众清淤、科技清淤全面推进,带水作业、干水作业、机械固化、真空预压、绿化肥田、场地回填、培堤筑路、制陶制砖各项措施齐上,河湖库塘清淤大作战全面打响。

  为做好服务指导,推进全省科学有序清淤,省水利厅利用多种载体,反映河湖库塘清淤工作动态,介绍经验,提供技术政策支撑;组织开发河湖库塘清淤管理系统,建立清淤项目数据库,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利用“千人万项”平台,提供专家指导服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研发、推广清淤创新技术,为清淤及淤泥的规范化处置提供科学指导。

  科学运筹,带来显著成效。浦江县通济桥水库位于浦阳江上游,是浦江人民主要饮用水源地。在摸清水库淤泥的土质构成和物理力学特征后,制定科学系统的清淤方案。按照方案,清淤采用深水型环保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泥浆泵送至大坝下游固化场,经机械脱水法快速固化,固化土主要用于砖厂制砖和生态廊道工程绿化用土。目前,通济桥水库已完成清淤139万方,水库水质稳定在Ⅲ类水质及以上。

  综合施治  固本清源

  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人们对清淤不再满足于一挖一清了之,而对其清淤方式及治理成效提出了更多复合型的要求。

  “九百余年前,苏东坡疏浚西湖,淤泥用于筑堤建岛,造就无双美景,添彩杭州这一东南都会。可见,河湖清淤作为传统水利活动,蕴藏着先人诸多的智慧和文化。”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一负责人说。在当前这一轮河湖库塘清淤中,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各显神通,“一河一策”的定制式治理妙笔生花。经过治理后,河湖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高标准、新要求,得到当地百姓普遍好评。

  门前屋后换新颜,清淤扮靓新农村,这是发生在当前我省农村的喜人景象。江山市四都镇傅筑园村双连塘淤积严重,水质较差。2016年,该村“两委”将清淤与生态护岸、沿塘绿化及景观设计等相结合,对池塘实施综合整治,同时以“塘长制”实现长效管理。如今,双连塘环境面貌大变样,“唤回”了绿水青山,更焕发了乡村的诗情画意。2016~2017年全省完成池塘清淤16775处,各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一塘一策”,辅以生态治水措施,清淤治水与绿化造景同步推进,新农村水体别样风景遍布全省各乡村。

  流域共治,生态共享,是当前我省清淤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在浦阳江流域,一曲清淤治水协奏曲正在精彩演绎——上游浦江县,清淤绿化,建设浦阳江国家湿地公园;中游诸暨市,捞起淤泥筑岸线、添风景、增风情;下游萧山区,“清、截、治”联动,“三江两岸”草长鹭飞,成为发展新亮点。在钱江源头开化县,实施全域治水,多规融合、水岸同治,积极开展河沟池塘清淤,打造马金溪百里黄金水岸。在平原河网地区海宁市,开展长山河洛塘河片区水系综合治理,河道清淤、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组合拳之下,江南水乡风貌日浓。在浙江中心主城杭州市,开展区域综合治水,以河长制统领河道清淤、剿灭劣Ⅴ类水行动,固本清源,以不断增长的河道美丽指数,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科技支撑  变废为宝

  德清等地用淤泥回填矿坑,复耕复绿;柯桥区投运污泥焚烧发电厂,污泥与煤炭拌和成为燃料,治污增效;余杭区推广“淤泥藕塘利用转型”模式,昔日“黑腥臭”的甲鱼、黑鱼养殖场,变为“绿富美”的莲藕种植基地。

  面对大力度清淤产生的巨量淤泥处置问题,我省各地依托科技手段,积极探索淤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前,我省已建成固化中心24个,年固化能力从2016年初的300万方提高到1400万方。通过淤泥收集、垃圾分离、分级沉淀、化学分解、机械压滤等技术流程实现淤泥快速脱水,废水达标排放。浦江县、柯桥区、象山县、余杭区等地利用这些质地细腻的干化淤泥,或制造砖块等建材,或生产有机肥,实现淤泥资源化利用。

  问题导向  剑指长效

  清淤治水既是歼灭战,更是持久战。针对清淤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与短板,我省正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健全完善责任体制,逐步建立轮疏工作机制,全面提高轮疏、保洁、管护能力,确保实现“有淤常疏、清水长流”,实现清淤工作长效管理,河湖长治长美。

  绍兴、温岭、余杭等地,根据辖区内河道水系及山塘水库分布情况,布控设置淤积监测点,形成监测网络,尤其对易淤积、易受泥浆乱排放侵入的河道做重点监测。监测点涵盖各种水域类型,遍布除独立水系外的全部水网,每年监测一到两次,全面掌握河湖库塘淤积变化情况,了解河湖库塘的平均淤积速度,为科学制定计划、建立轮疏长效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6年,G20杭州峰会惊艳世界,其间亦有清淤配水的一份努力。为保障G20峰会期间杭城的水环境质量,杭州市实施了“清水入城”工程。峰会期间,钱塘江主要引水口实现配水1.28亿方。清淤作为基础一环,通过定期组织沉淀区域河道清淤,为生态配水创造了有利条件,杭城水质、水环境获得显著提升。2017年以来,全省加大配水力度,杭嘉湖平原、温黄平原、温瑞平原实现生态配水35亿方,为长效机制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万河千塘荡碧波,百城千乡现美景。两年上下齐心、持续发力,两年改革创新、科学施治,收获的是累累硕果——纵横交错的大小水系水域功能恢复,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水资源获得保障,水生态、水环境极大改善。而今,漫步浙江大地,但见满目青山绿水,绿色发展风生水起,“江南水乡”重回清丽,湖光河景处处点睛美丽“大花园”。

标签:河湖库;淤泥;库塘;浙江大地;库塘清淤责任编辑:朱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